2022年7月12日星期二

椰林那口水井

六十年代,柔佛州边佳兰副县四湾岛是该区人口最多的小乡镇。当时哥打丁宜县内并未大事发展,柔佛东南区域发展计划还未落实,迪沙鲁海滨迟至80年代才开发。 由于哥打丁宜没有贯穿直达边佳兰的公路,所以路陆交通非常不方便。当时四湾岛在我的印象中是个穷乡僻壤,人烟稀疏的小岛。 1969年1月16 日,四湾岛育本学校正缺少英语教师,我正愁没事做,于是答应了张高景校长到四湾岛充当临时英文教师。当地人叫我“红毛先生”。 从巴株吧辖到四湾岛必须取道新山,再转搭170号巴士到新加坡柔佛街,再转搭德士到樟宜尾改搭渡船到柔佛边佳兰的丹绒边吉列上岸,经过移民局和关税站的检查后,就搭德士沿着海岸边唯一公路奔驰到四湾岛育本学校的教师宿舍。 四湾岛是个民风纯朴的地方,居民以华裔占大多数,马来人次之,印度人则少之又少。当时当地居民大部分是渔夫,少部分是矿工和农夫。他们守望相助,奉公守法,我初来乍到几年内,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安居乐业,是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 由于我们这些外乡小伙子也懂得随遇而安,入乡随俗,所以生活上没有遭遇到什么困难。晚上虽有私人发电厂提供数小时的电力供应,教学生活还算方便,唯一令人觉得麻烦的倒使食水的问题。 当时四湾岛还没有自来水的供应, 家家户户后院都有一个或两个水井。这些露天的水井都用水泥涵构建而成,雨季一到,井水通常是满满的;干旱时,井水就变浅。系在汲水桶的草绳就要加长,才能汲到井水。有些人家的水井还加上一个沉重的木制盖,以策安全;有些者则不加盖。也有人在水井安装辘轳,那汲起水来可就方便又省力气多了。我住宿的教师宿舍只有一个露天不加盖的水井。它就静静的趟在浴室与马桶厕所旁边。这口井水只可洗涤用,不能饮用。 说来真奇怪,四湾岛水井数百口,只有一口是人人都要常常与它打交道。整个四湾岛两千多人口依靠唯一的井水就座落在东边港内那口椰林水井。这口养活村民的井水质佳,清净,甘爽,每天总有人在等候汲水载水。该井泉眼多,活水源源不绝,涓涓涌现,仿佛取之不尽,汲之不歇。 校工阿嫂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载水到校舍,倒进水缸里,然后煮水给老师与学生饮用。当地的小学生,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帮家人载水。他们就骑脚车载水卖给人家。通常是按月付钱。一趟车只能载三珍桶,每一珍桶收费三角钱。家境较差的学生就利用此良机赚取零用钱,补贴家用。 在四湾岛众人心目中,椰林水井是地方上百姓的活命泉水,大家都很感激它的伟大,也很爱护它。虽然有关当局迟至七十年代中期才逐渐装置自来水管,可是在我却忘不了那段饮用井水的日子。现在四湾岛住家都是重建了的新屋,选择把水井这当地历史的遗迹也掩没了,所以水井已不多见。所谓“饮水思源”,每当遇到制水时,我就会想起那口默默无言的水井,任风吹雨打永不低头躲避的屹立在椰林中。虽然该是他功成身退的时刻,可是他还是没有忘记他的历史司命。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