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星期五

那段通讯员的日子

 



七十年代,我在英校中学毕业后,家境贫困,没能力继续深造。在人浮于世的处境下,在贵人的指点迷津下,只好背井离乡漂流到柔东南端的边佳兰当临时英文教师。

 

由于我热爱华文,三种语文报章都有涉猎,唯阅读华文书报是我的最爱,于是用华文写作也逐渐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后来被校方改为华文老师。

 

后来在四湾岛派报代理张老板的引荐下,也获得柔南派报公会朱老板的推荐下,兼任《南洋商报》驻边佳兰通讯记者。就这样,我就多了一份赠阅的日报,何乐而不为?

 

当年,边佳兰陆路交通部发达,订阅报纸必须经过水路与陆路的运输过程下午才会收到,而我的报道稿件要经过人手传递的方式才能到达总社编辑部,新闻要数天后才能见报。

 

为了完成通讯任务,我特地与当地摄影室老板买了一架二手Yashica照相机,张老板还随机送我三四片广角镜片。我采访新闻,拍了一些新闻照后,就将相机里的36Fuji菲林黑白相片也交由张老板在暗房里冲洗晾干,而那些未用过的菲林也由张老板在暗房重新装置在我的相机里。

 

当年,我所采访,拍摄,书写在报馆提供的新闻传真信笺的稿件,大多数是有关地方渔民生活动态,社团的活动变更,学校运动活学术成绩,庙宇庙会的庆典等等。

 

我曾经被邀在晚间乘船出席巴西高谷的董家协就职典礼,也出席大湾岛大新学校的董家协宣誓仪式。当晚在盛情难却情况下,我被灌得酩酊大醉,结果被亲友送回家——我认为是我人生最尴尬一幕!能不引以为借鉴吗?

 

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信,拆开来看,竟然不是以稿件与刊登图片计酬的稿费,而是《南洋商报》柔南区经理李先生的来函。当时,我有点受宠若惊,原来经理知道我已是半个边佳兰人了,特地来函要我写些有关当地风土民情。我一时不知所措,只好也免为其难,尽量配合报馆盛情的邀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