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

甄供其人其事

 甄供,原名曾任道,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文艺春秋》主编(1975-1989),董总《中学生》月刊编辑主任(1990-1997),新纪元学院中文系研究员,《爝火》文学季刊主编。1986年成为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先后担任该会《写作人》季刊主编及出版主任。他擅长杂文写作,作品内涵丰富深刻,被誉为杂文荒年代里“真正的杂文” ,他崇敬鲁迅,具有鲁迅的作风。除了杂文,他还从事散文创作,文艺评论及文学研究。

甄供笔名有纪铮,江澜,贝一,隋堤,但是,司徒瓦,谭芜根,楼外楼,龙行剑,毢鈞等。
他的著作有《里程集》(1974年出版),《春泥集》(1978年),《麒麟刺》(1985年),《叶的事业》(1986年),《蒜苔赋》(1989年),《甄供文字案》(1991年),《潮汐投影》(1992年),《甄供文集》(1995年),《播下春风万里》(1996年),《拉让惊涛---吴岸及其作品研究》(1999年),《说不尽的吴岸》---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导论文集(1999年),《华教春雷林晃昇》,《凭着这颗心》......
甄供出生于1937年,祖籍福建惠安,今年85岁。
他曾筹办1999年在新纪元学院主办的《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及2001年《方修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参加了第十二届(惠州)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及2010年在中国贵州遵义举行的第四届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诗酒风流”大型文艺采风活动。。。。
甄供是位待人真诚,默默耕耘,不卑不亢,提携后进,主张“师父下山找徒弟” ,具有高瞻远瞩,博大精神的文坛老前辈。。。。

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

《四湾岛情意结》后记

 

收录在这这本集子里的是从一九六五年到二零二二年间遴选出来的习作结集。其中有些是海内外报馆的退稿。

由于挚友的再三鼓励,希望我年届古稀常动动脑筋,怂恿我把旧稿整理出来,当中还有四湾岛春盛书局老板——已故王明贤先生替我誊清手稿的笔迹。

这些浅薄的拙品也是我在文艺创作路上的生活缩影。由于个人的懒散,没有认真根据文章内容分辑,有时事评述,有杂感,有散文,有短篇小说,文章的性质各异,字数长短差距也大,加上发表的园地也不固定,总之是自己在文艺道路上摸索,学习的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所谓“藏拙不如献丑”,自当是野人献曝吧!

本书能够有机会与读者结缘,承蒙四湾岛协和(边佳兰)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许明光先生AMN,PIS资助出版;吉隆坡茨厂街远近闻名的何九海南茶室传统海南咖啡店也赞助经费;星洲日报驻边佳兰通讯员颜英杰校长PPN提供照片;凿石城名校资深语文教师陈秀玉老师提供意见;海墘街出版社蔡小姐排版与校对,诸位与我有缘结交的朋友,浓情厚义,感铭五中,谨此一倂衷心致谢。

2022年5月6日星期五

窃窃诗语

 

太阳还很小的时候

蓝天出奇的蓝

 

从无声的天涯

穿过清脆的笛孔

吹向海角

吹醒一方绿意

 

一双双诗的眼睛

用时光酝酿

百花齐放

处处飘来花香

蝴蝶也在翩翩起舞

忽远忽近 忽高忽低

在充满生气的草原

一双双诗的耳朵

倾听

土地轻轻地

在窃窃私语

话语里

没有化肥   

没有农药

每个句子都是干净的

咀嚼一口

便滴下阳光和雨露                                                                                                                           

鸡鸣牛哞

蛙歌虫吟

喔喔喔哞哞哞呱呱呱唧唧唧唧

谈情说爱

闲话家常

一字字 

一句句 

夕阳坠入树林的夜晚

 

轻飘飘

静悄悄

我蹑手蹑脚爬出窗口

骑上一匹白色的骏马

向黑压压的树林风驰电掣而去

一路上

竟然没有一丝丝声音

我闭嘴打呼

似乎只听到自己的心还在跳动

不敢太用力

担心  万一不小心

敲碎树叶剪下的夜

惊动万籁寂静的时空

神秘的夜色

黑沉沉

静谧谧

体贴把我搂进温柔乡

还给了  我一双双

晶莹剔透蔚蓝色的眼睛

 

在银河里探索身边的每一颗星星

那是一面一面的窗呀

只要探出头去

总能看见一个又一个的夕阳

缓缓地坠落入林

大清早

掉进林子里的夕阳

偷偷在夜晚

在枕边撒满了花蜜

沁入心肺的甜蜜

温馨教人沉迷 陶醉

刹那间

夕阳坠入心海那一片树林的夜晚

2022年5月3日星期二

人生是一场自渡自择


研究佛學的人說: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只可自渡;天意無常,順其自然。

“渡”是一種別人不明白的豁達,“渡”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放下,所以不必向任何人傾訴你的苦衷,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自己的傷痛自己撫平,自己的痛苦自己嚥下,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俗話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所以人生就是一場自渡、自擇,包括信仰也是自己的選擇。

由梁朝偉主演的電影“擺渡人”有一句經典問: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事實上,靈魂的擺渡人並不存在,真正的擺渡人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長河裡,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難關,人這一生要三次擺渡自己:

1.年少渡情:

俗話說:沒有少女不懷春,沒有少年不癡情。年輕時,愛與恨總是來的驚天動地,沒有人逃得過一個情字,總以為遇見一個人就是一生,殊不知,人生的任何一個岔路口都可能走散,人生第一個關口就是從渡過情關開始。

林語堂先生說:人之所以傷心是因為看得不夠遠,決然而去的不值得;愛而不得的莫糾纏;有緣無份的別執著。

既然不能相濡以沫,不如兩兩相忘於江湖。

渡過去再回首,所有的愛恨情仇都會變得雲淡風輕。

2.中年渡難:

人生恍若一座山,我們所有人都是攀登者,從上學、工作,到結婚生子,每往前攀爬一段,山就陡峭一分,身上的負擔也隨之加重,到了中年以後,登山的難度就達到了高峰,抱著子女、背著雙親、牽著伴侶,還要時時擔心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生活的擔子像潮水般襲來,壓彎了腰、吹皺了臉,每個難字當頭的中年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壓力,難以想像的焦慮,中年不易,但你只能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能停也不能回頭。

人到中年,只能一關一關的自渡,渡完一關還有萬重浪,正如胡適先生所說: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渡過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的艱難時光。

有朝一日,你我都將如李宗盛所說:望著大河彎彎,終於放膽嘻笑面對人生的難。

3.老年渡心:

梁啟超曾說: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僧。

作家楊絳100歲時感嘆的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會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與效益,好比香料搗得越碎、磨得越細,香得越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不過是內心的淡定從容。

山一程、水一程,一路走來,邁過了年少情關,越過了生活難關,人到暮年,千帆過盡,最後要渡的就是自己的心。

林清玄先生在晚年回首一生的悲歡起落,他這樣說:人生五種,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壯年回香、老年無味。

事實上,如果年輕是一路奔流而去的放蕩不羈,中年是歷經萬水千山的滄桑,那麼,晚年就是抵達風平浪靜的平和淡然。

前半生的歲月都在為工作所累,為家庭而戰,經歷了潮起潮落,看遍了人生百態,有不捨、有執念、有掛礙,但到了一定年紀,終究要學會放下,餘下的人生只求內心平靜安寧,要為自己而活!

年齡可以老,心態不能老,享受當下陽光!

心寬是福,豁達是路,天寬地寬不如人寬,命好運好,不如心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