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古早过年真开心

时下许多人都觉得,随着时代的转变,过年的滋味越来越平淡了。我有同感,其实过年只不过是个人心情的体会,它承载着生命轨迹的永恒记忆而已。 童年在家乡,每当农历新年来临时,家家户户送神后,动员家人大扫除。这时父母为张罗节庆的东西而愁眉不展。我不知道愁的滋味,除了上学,其他时间就消磨、嬉戏在广袤的胶林里,它是我零钱的源头活水,潺潺的溪流都是我们徘徊、逗留的驿站。 傍晚回到家,看到妈妈与姐姐忙着蒸年糕,烘烤各种模型的蛋糕(Kuih baulu),香喷喷的,看了口水直流。母亲不让我们吃,她装满了一罐就往橱上端搁着,与一罐炼乳、一小罐的阿华田并排。妈妈还警告我们兄弟不能偷吃,“过年招待客人用的”,我们只能眼巴巴抬头望,口水猛往肚子里吞。 这时,邻居传来阵阵旋律优美的年歌,《迎春花》、《大地回春》、《春风吻上我的脸》。在夜深人静时,耳畔传来充满喜庆的气氛的歌声,百听不厌,听出好心情来。躺在硬绷绷的木床上,眼睛虽合上,脑海却盘算隔天替园主拔草得来的两三毛钱,用橡胶带绑在裤袋,偷买一包红彤彤的鞭炮,然后将一串二十粒的小红炮拆开,呼朋唤友在胶园、大街小巷,毫无忌惮一次一粒燃放,此起彼落的爆竹声响,感觉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了。 除夕前一天,爸爸总要我留在大灶边,添柴火、拔鸭毛,看他卤鸭。隔天又在他身边听候使唤,洗菜切菜,切鲍鱼时我会请示舌尖。 爸爸花了心思,准备了各种祭祀牲礼,例如:卤鸭、油煎午鱼、鲍鱼咸菜、鱿鱼炒蒜、猪丝炒笋等含有好意兆的菜肴,加上蕉柑四粒、三碗饭、酒杯茶杯以及金银神绽等摆满了整张桌子祭祀祖先。首先由爸爸点上蜡烛后,全家人一起拈炷香跪拜,酒茶过三巡,焚烧神锭后,以白酒还酹,祭祖仪式开算完毕。 傍晚,一道道美味佳肴摆在眼前,爸爸的心情像当年的橡胶行情一样有起有落,看他喝酒讲话就知道了,当晚有汽水喝,我真开心,当时大家开开心心在一起,把团年饭吃出家的温馨、和谐的味道来。 大年初一吃了早点甜品后就拿了两对蕉柑,欢天喜地向外公外婆拜年。公婆给的红包得上交母亲。妈妈赶紧到房间掉换红包,再给回舅母最小的孩子。我有三个弟弟,根本没机会拿到红包,可是还是很高兴,有新衣穿有糖果吃就心满意足了。 如今星移斗转,事过境迁,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盛,过日子的内涵却越来越贫乏,难免就会回味古早过年的滋味。童年虽在穷困中度过,可是穷开心的日子更充实,就像古早拜年时,在潮州亲朋戚友家,口里含着橄榄,慢慢咀嚼,先苦涩后甘香最后平淡,自得其乐,也回味无穷。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怨“烟”相报何时了?

在民主国家,烟客享有抽烟的自由;非烟客应该享有拒绝二手烟的自由。可是,在我国,非烟客想在公共场所享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力却被剥夺了!我没有染上抽烟的嗜好,家人自由呼吸的空间没有被我污染了。因此,我对抽烟的人有点反感,常埋怨别人抽烟,但是又拿烟客没办法,因为他们并没犯法。


我埋怨政府,明知抽烟对人体与环境有害处,可是偏偏为了抽取大笔可观的“罪恶税”,却没有勇气全面禁止人民抽烟,只是虚情假意的鼓励人民远离抽烟的坏习惯。

其实,我也曾经抽过烟,不过那是童年往事。当时我还是小学生,校长与老师都公开抽烟。父亲开杂货店,店里也有卖香烟。父亲与大哥父子俩也抽上瘾,我常跟在他们身边,甚至进出私烟馆,目濡耳染,不久也学大人抽烟。在胶园割胶时,偶尔抽抽香烟来驱赶蚊子(后来发现是借口);再者当时家里用马桶厕所,一走进厕所就感觉臭气薰天,于是在厕所内备常有半截香烟,我就这样似模似样学会抽烟了,只是我觉得自己幸运,没有染上烟瘾。

现在,我非常讨厌别人抽烟,尤其是在有冷气设备的饮食店,虽然四壁都有禁止吸烟的告示,顾客视若无睹,常见有客户吃喝完毕后,不肯马上走,还大剌剌的在他妻小面前慢条斯理地点燃香烟,狠狠地吸一口,然后使劲地呼出一圈圈的烟雾弥漫空间。孰可忍,孰不可忍。为此,我几次向老板投诉、报告都不得要领,自讨没趣,因为老板根本不想得罪顾客。

饮食店老板公然漠视公共环境卫生,烟客将民众健康踩在脚下,到底烟客是居什么心态?是个人形象、气派、心情在作祟吗?或许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为抽烟不就是在口腔吸聚一口烟雾,然后再从鼻腔把烟雾呼散出去吗?莫非烟客想体验一下自我的感觉,还是所谓:回味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那种飘飘欲仙的境界?

至于非烟客像你我,就要自己保重了!“怨烟”相报何时了?



我永远怀念的理校长

1967年,我刚从High School毕业即待业家中,后来机会来了,就到凿石城河边米铺当苦力,包吃两餐,工钱每月五十块,寄住在伯父家。


在母校校长的引荐下,加上家人的鼓励,于是我转换人生轨道,从蓝领变白领,从此早上就从阿布吧卡踩脚车去教书。

那年十月四日一早,我带这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女校当产假代课老师。月薪马币137.50,专门教导国语(Bahasa Kebangsaan)。当时的国语没现在那么艰难深奥。

当时市区爱群女校由理拱秀先生掌校,她看到我肯来报到,喜出望外,带领我到办公室,交代我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要严格。我领取了教学记录簿与教科书后就由她带领我到六年级班上,她先向学生训话,临走前她还叮咛学生要听老师的教诲。

在四十二天的短暂教学日子里,理校长总爱穿著旗袍,给人形象端庄优雅,印象深刻。她常对人笑言我是“万绿从中一点红”的唯一男老师,常问我“有学生欺负你吗?”,“对她们不必太客气”,总之在教学工作上,她对教育儿童的理念很坚持,管理方面认真严谨。她稍微得闲就与我搭讪,不断鼓励我自强不息。在刚开始的几天,我有点不能适应,生怕误人子弟,贻笑大方,想打退堂鼓。可是在她再三开导之下,我有所领悟,教学方面逐渐上轨道。只是这毕竟是一所女校,自己是菜鸟,身处环境真有点腼腆,上厕所解手更尴尬万分,因为老师厕所设在女生厕所内。

下课到办公室时,看到桌子上有碗米粉摆着,当时食堂给老师准备的食物必须先预定,原来是校长通过阿燕姐为我准备的点心,可见理校长爱护晚辈无微不至。人家说她很性格严肃,脸上几乎笑意,可是我觉得她和蔼可亲,好像母亲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温馨、体贴。

如今噩耗传来,享寿90高龄的理校长溘然长逝,不免惋惜,回想往事,不胜唏嘘。当年她那一袭旗袍,一丝不苟的微笑,至今尚亲切地在我脑海萦绕。敬爱的人,愿她一路走好,在极乐世界安息吧!我永远怀念您!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

1942年11月1日,大日本帝國政府設立大東亞省,根據東條英機的提議,統合了原先的拓務省、興亞院、對滿事務局、外務省東亞局與南洋局,以便「政策一元化」。青木一男為首任大東亞大臣,下設官房、參事、總務局、滿洲事務局、支那事務局與南方事務局。重光葵、鈴木貫太郎、東鄉茂德都曾經擔任過大東亞大臣。建設東亞新秩序,就是大東亞省的一元化政策宣傳吧。


日本真是认同的同文同種?當然是認同的啦,所以要講愛國愛民,日本人是最愛支囯支民的。日本人一直處於未受污染的列國時代,遣使隋唐是學習在支那中轉的佛教,而非學習支化。崖山之后无华夏,这之后日本人就不认可了?崖山之後,華夏的中心就是日本了,支那只是華夏的外圍啦。与支那人談起同文同種,正是日本人的大慈大悲。日本所谓的恢复中华也是自视为中华或华夏的代理人而已,并不是继承了什么。



西化殖民加劇了東方的腐敗分化,又為共產思潮奠定了溫床。根源在於,西方殖民體系之不適應東方,甚至刻意誤導。崇尚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西方文化,反而促進了東方的腐化墮落,道德崩潰。东亚黄种人与西方白人的文明差异?這是因為,西方自由是經過了嚴格的宗教時代的千年洗禮;而東方未曾,且是密集依存的社會。權貴精英們既從密集社會榨取財富,又為之承擔治理責任和道德責任,例如宗族祠堂和儒教私塾等等體系。西化之後,支式權貴精英們成為殖民代理,還是從密集社會榨取財富,卻又享受西式自由,不為之承擔責任,故有支式社會的斷裂,分化。



美英法荷等等殖民者,在東方的支那,以及印尼馬來菲律賓等地的策略是一樣的,直到今天還是如此,例如坡支,僅僅扶持幾個殖民代理,放任自由,而不致力於真正的承擔責任,改造東亞。因為,西人歷來自由散漫,個人尊嚴,好比放羊,而不知東方社會的惰性,需要強力的驅趕豬群出豬圈。就如馬科斯,薩達姆,等等,都是西方殖民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毒瘤,由於托賴了西方文明,而比古代暴君更加殘暴,東方也更加的失衡。



日本人最了解東亞,也最了解西化殖民的為禍劇烈,所以希望為東亞承擔責任,首先從人種最為相近的韓台滿支等處下手,希望統合東亞,真正的整體的高效的吸收西方文明,成長起來,而不詖西化潮流所沖垮。特別是俄國赤化之後,西方列強為了利益而採取綏靖政策,東亞情勢已經十分危險。日本人大慈大悲,發起了太平洋大戰,深得東亞有識之士的歡迎,贏得了汪精衛,昂山等的合作,既打破了西方利益壟斷,又遏制了赤潮。



所以,英美与蘇俄聯手,打擊日本,甚至無恥的動用核武器。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日本為全人類承擔了核武代價。二次大戰,西歐与日本兩敗俱傷。最大贏家,是共產國際,最深受害,是東亞屁民。東亞屁民受害最深的,又是支囯的支人及南洋各國的支僑。



東亞文明在未来是否会融合?不會的,因為東亞地形支離破碎,宛如群島。最為惡劣的因素,猶太人控制著美國,禁止日本領導東亞,甚至慫恿韓支牽制日本。想要東亞崛起,就要恢復日本主導,就要顛覆太平洋戰爭的結論。猶太人會答應嗎?當代,猶和華的魔影籠罩東亞,讓猶太人更加竊喜。猶太人根本就不信神,只是用他們的祖宗猶和華偷換了上帝,就是狡黠和暴力的化身。東亞沒有基督教,只有支猶教,以為信奉猶和華就能脫離苦海,其實只會陷入更深。



根本矛盾就是兩大神濕婆和比詩努的戰鬥,猶太教是濕婆的盜版,佛佗教是比詩努的演化,二者水火不容。宗教擴張的最大動力,是其庸俗化,對人性的投合性。能夠對抗猶太嫡傳之伊教的,只有佛教。大家知道錫克教吧,就是佛教的一種,在旁遮普等地抵禦住了穆斯林。大家所見的包頭的印度阿三,其實都是錫克教徒。錫克教,就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間。佛教的變種,有錫克教,還有耆那教,等等。其中以錫克教最有價值,因其不同於一般佛教的東郭先生,堅決主張護法除魔,決不放棄自衛,而且理論教義都很理性。



傳統的佛教,是不行的,主張寧可人殺我,絕不我殺人。佛教是雅利安文明的遺留,希臘化的結晶,曾經廣泛傳布于西亞直到以色列,東歐,希臘等地。人類的貪欲無窮啊,苦海何時有邊呢?





2013年12月18日星期三

当红毛榴莲成熟时

一鳞半爪话童年


童年时生长在新村,家道中落后,就随着母亲到树胶园拜树头,养家活口。起早摸黑,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一面做工,一面享受生活的情趣。这段日子也过得忙有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胶园的主人是外祖父,又是外祖父的旧家园,所以种了各种水果树,除了季节性的果树如:榴莲、红毛丹、山竹外,还有香蕉、番石榴、野荔枝、杨桃等等,其中我对红毛榴莲特别有好感,不是因为它那酸的滋味,只是我常在割胶休息时段喜欢爬在树上,寻找成熟的红毛榴莲,然后呆在树上,双手里拿着它,小心翼翼将果皮剥开。在手上的红毛榴莲外皮浅绿果肉雪白,果肉有很多又硬又黑的种子。妈妈嘱咐我吃时要小心,别吃太快,把种子咽下肚子里。

妈妈也常常带我在园里走走看看,告诉我每一棵榴莲树的名称,而那棵我常爬的树就叫“红毛”。有时候连续两三天下大雨,不能割胶,等到再回到胶园时,往往发现红毛身上好像少了一两个果实。在树下也找不到红毛榴莲的踪影,可能被猴子叼走了。如果它还在树上,开始成熟,松鼠嘴最灵敏,它会把红毛榴莲吃了,留下一个个坑坑洞洞,等待我来收拾。当然,如果我们没有注意红毛的进展,果实太熟了,有没有被猴子、果子狸、松鼠等“照顾”,烂熟了它自动会掉在地上当肥料。



有一回,眼看有几粒红毛榴莲就快成熟了,我怕会被松鼠抢先机,就执意先下手为强,采了带回家收藏。妈妈告诉我把它藏在米桶快成熟。两三天后想起拿来吃,居然被哥哥与姐姐捷足先登,不让我知道就吃掉了。



回忆在胶园里的童年往事,我宛如鱼得水,吃的穿的用的全靠胶林;游戏耍乐尽在外公的胶园里。如今,胶园易主了,我也只能在梦境找往日追赶松鼠偷吃红毛榴莲了!







想当年,我们在河里裸泳

一鳞半爪话童年

童年住在新村,爸妈整天起早摸黑在杂货店里忙忙碌碌,我和弟弟就与左邻右舍的孩童,不约而同到新村里的小河游泳。


小河距离我家大约一箭之遥。这条小河就是凿石县新邦干南的支流,每月农历初三或十八潮水一涨,河水清澈,水深一米左右。五十年代,家乡还没有自来水的设施,平时两岸居民都在这里挑水洗澡、洗衣服。偶尔从有人类的粪便,枯枝败叶,鸡鸭的尸体等从上流漂浮下来。这些污秽,想当年的我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每逢周末,雨过天晴,一大群小男孩就不约而一窝蜂似地同到小河来游泳嬉戏。大家七手八脚跳到水里去,游了一会儿,比赛看谁先到目标,玩打水战,叠罗汉摔跤,抢球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较大胆的朋党站在倒下来又横跨在河面上树干上,提出挑战,看谁可以与他摔交,掉下水的就算输。也有些朋友模仿电影里的泰山,双手十指在嘴巴边微合成圆形,大喊:“噢噢噢一噢!”几声,然后从树干上纵身一跳,扑通一声掉下水里,好一阵子才探出头来。更无聊的是这些年龄约十出岁左右的男童,七八人居然赤裸裸,一字排开站在倒树干上比子孙根的长短!

我们大家可以在水中无拘无束,胡闹嬉戏连续几个小时,从下午到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肤色暗淡的十个手指头布满皱纹,彼此都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才会想到回家。

有一次,是学校放假,倾盆大雨过后,我呼朋唤友一起到小河寻找乐趣。游了最少有两三个小时,妈妈悄悄提着藤条到小河来,我们就躲在河边草从中,等妈妈走远了,想找回自己的裤子穿,发现裤子不翼而飞了。幸亏,小河距离我家店屋不过一百米,只好硬着头皮,一丝不挂地快跑回家,然后像小偷一样蹑手蹑脚从后门溜进去。饭锅的锅巴被井水浸泡,当晚就猛吞口水,挨饿过夜了。

一大群的伙伴,整天到处寻找游戏欢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忧无虑,就这样悠哉闲哉的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

草上飞跃的足球

一鳞半爪话童年

我的童年在胶林环抱的破肿舡渡过。除了胶林,就是新村华校附近的菜园、垃圾焚化炉,还有与菜园相隔一衣带水的柏油路。村里彭古鲁的住宅大门就朝向足球场敞开。这几个熟悉的地方都有美丽、温馨的回忆。


五十年代,马来亚是名闻遐迩的羽球王国,教科书内有课文教导,老师在课堂说得天花乱坠,可是校园内只有乒乓与篮球。平时下课若有机会,轮流打两下子又上课了。

每天放学回家必须经过足球场,每到傍晚时分,球场上集合了从四方八面踊来马来友族同胞踢足球。我对足球情有独锺,常常在球场留连忘返,尤其是有足球赛时,上学时看到球场龙门挂了网,球场边插上三角小红旗。还没放学,心思早就飞到足球场里来徘徊了。

每逢雨季来临时,不必到胶园割胶,喜出望外,我和弟弟一呼百诺,左邻右舍的小朋友邀约一起到足球场去游戏玩乐,追赶跑跳碰,乐趣融融。当时我们没有足球,只能要瓦楞纸与报纸包扎成球状当足球踢。后来我们这群朋党集合起来,筹聚零钱交给黄子珍老师,要求他替我们到市区买一粒足球。

黄老师为人和蔼可亲,笑口常开,要是我英文拼写(spelling)一百分,他就奖励我们——一百分赏两粒糖;进步或八十分,奖赏一粒,同学们对他倍感亲切。

不久,一粒直径七八厘米的胶球就交到我这队长手上,当时的兴奋与欢乐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心里期盼赶快放学回家,到足球场去拼博个痛快。

从那时开始,一有机会我们一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三五成群,只要有球在,晴天阴霾,细雨飘飘,总是赤膊光脚争先恐后往草场上追逐足球。由于没有成人指导,我们一窝蜂似的追逐着一粒球。草场久没人修剪,芒草高过膝盖,野性、傻劲、冲着一粒充满魔力的足球在草上飞跃、跳动、翻滚,甚至下雨、闪电、响雷,我们还是如醉如痴穷追不舍,尤其是靠近龙门禁区,处处窟窿积水,泥泞不堪,彼此两队人马还是纠缠不休,人人想直捣龙门建功,谁不想临门一脚?往往非得搞到大家筋疲力尽才依依不舍回家不可。

童年足球场上的欢呼永远是珍贵的回忆,如今想起不胜唏嘘,知年华不为人留,如今草上飞跃的球影历历在目,而人影却越来越模糊。



一鳞半爪话童年

翻书报数比输赢


有人说,往事是人生的点缀,对于别人或许是件好事,值得再三提起。可是我的 童年往事却是件荒唐的事,说起来有点内疚;不说,可能就要带进棺材里了!


童年在胶园里过,当时学校在下午十二点半才上课,我们好多同学都是胶工的孩子。如果碰上昨晚下大雨,没割胶,总会提早到学校去,然后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聚赌,永远不会被师长发现,因为师长们都是从城里乘巴士、搭的士来乡下教书。

当时,我们的书包是个篮子,里边书本寥寥可数。每天只把轻便的书包挂在手肘或五个手指拎着步行到学校上课。

来到学校,草场低洼之处是一滩滩的水,时而还飘着鹅毛细雨,于是就有人从书包里拿出课本来叫阵,玩一种翻书报数比赛的游戏。输赢就是书包里的橡胶带、汽水盖和香烟盒。当然也有人在课室两个门边看水,怕万一被老师发现。

游戏玩法就是轮流翻书看页数,比赛大小——25等于7点,28就是十点,29等于11,也就是“瞎眼”,以此类推。当时,乡村里没看到什么玩具,我们这群调皮好玩的学童乐此不疲,大家兴致高昂,玩得不亦乐乎,一直玩到钟声响了,老师进课室上课了才肯罢手。其实,在学校是不准玩这类含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当时,我们童心未泯,日以继夜只想聚众玩耍嬉戏,根本不知道这翻书游戏就是大人们形式上的一种聚赌,虽然我们身上根本没有金钱,只是街上捡来的废物——橡胶带、汽水盖和香烟盒等。

所谓鸡蛋密密都有缝,后来校方严禁学生带橡胶带、香烟盒、汽水盖到学校来。我们一般爱玩又胡闹的只得把聚玩翻书报数的游戏搬到校外去继续玩耍了。

往事只能回味,当时在乡野地方,男孩儿几乎是天生天养,个个调皮捣蛋,什么都可以玩出趣味来,一时的糊涂、根本不知道那是犯规的事,如今物换星移,回想童年和玩伴在一起的嘻嘻哈哈情景、点滴在心头,忆及个人不幸遭遇难免唏嘘不已!

一鳞半爪话童年

童年胶园里的岁月



在与胶园打交道的日子里,最令人难堪的被野狗追得哭哭啼啼,遇见拦路的毒蛇吐信产生的恐惧感,还有被大蜥蜴奔蹿吓得几乎屁滚尿流的尴尬状况。最狼狈的一幕是下了一阵骤雨,抢收胶汁时太紧张被树根绊倒,打翻胶桶,被溅出的胶汁淋湿了头发,整个星期头发黏黏,不能梳理好,到了学校还被同学讥笑,还麻烦赵老师替我解围脱困,帮我清理头发与颈项后面的贴身的胶垢。

在胶园里最难忘的是在小河边打捞打架鱼的情景,潺孱的流水声,清澈见底的河水,一群群五彩缤纷的打架鱼,看在眼里,痒在心里,吐一吐口水,撒些饼干碎屑,鱼群即时汇聚,用胶桶一捞就可以将它们一桶打尽。这时,耳畔响起一阵熟悉的鸟叫声——拖长音的鸣叫,果然是一只鱼狗(翠鸟)在树枝上栖息,蓝色的头,颈侧雪白,翅膀蔚蓝,下半身浅橙粽,左右挥动着长喙,居高临下,向树下周围的河面鸟瞰一番,正在寻找鱼群的踪影。我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从裤袋里掏出拉士的(弹弓)正要瞄准它,突然一阵橡果爆裂声,接着橡籽四处弹飞着地的声响,惊动了树上的鱼狗,只见它机警又迅速向河面飞掠而起,喙啄一条小鱼,灵活轻巧的在我眼前一掠而过,顷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头定神一看,河水流纹渐渐扩散,心头的涟漪也被一对蓝色翅膀所波动,逐渐扩大,直到消失。

在胶园割胶的岁月里,常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小动物?心里总想要拥有它,什么鸟类都是我拉士的的瞄准目标,听人说乌鸦叫不吉利,听到它哑哑叫就赶紧追打它,火鸠、八哥、麻雀常看到,唯独鱼狗还没有被我瞄准过,更不用说射出弹弓的橡籽。或许是我与它情有独钟,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总要在紧要关头就嘎然而止,难道冥冥中注定我与它有缘,要不然对它的形象与感情那么深刻?


2013年12月15日星期日

一鳞半爪话童年

想当年,我们在河里裸泳

童年住在新村,爸妈整天起早摸黑在杂货店里忙忙碌碌,我和弟弟就与左邻右舍的孩童,不约而同到新村里的小河游泳。


小河距离我家大约一箭之遥。这条小河就是凿石县新邦干南的支流,每月农历初三或十八潮水一涨,河水清澈,水深一米左右。五十年代,家乡还没有自来水的设施,平时两岸居民都在这里挑水洗澡、洗衣服。偶尔从有人类的粪便,枯枝败叶,鸡鸭的尸体等从上流漂浮下来。这些污秽,想当年的我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每逢周末,雨过天晴,一大群小男孩就不约而一窝蜂似地同到小河来游泳嬉戏。大家七手八脚跳到水里去,游了一会儿,比赛看谁先到目标,玩打水战,叠罗汉摔跤,抢球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较大胆的朋党站在倒下来又横跨在河面上树干上,提出挑战,看谁可以与他摔交,掉下水的就算输。也有些朋友模仿电影里的泰山,双手十指在嘴巴边微合成圆形,大喊:“噢噢噢一噢!”几声,然后从树干上纵身一跳,扑通一声掉下水里,好一阵子才探出头来。更无聊的是这些年龄约十出岁左右的男童,七八人居然赤裸裸,一字排开站在倒树干上比子孙根的长短!

我们大家可以在水中无拘无束,胡闹嬉戏连续几个小时,从下午到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肤色暗淡的十个手指头布满皱纹,彼此都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才会想到回家。

有一次,是学校放假,倾盆大雨过后,我呼朋唤友一起到小河寻找乐趣。游了最少有两三个小时,妈妈悄悄提着藤条到小河来,我们就躲在河边草从中,等妈妈走远了,想找回自己的裤子穿,发现裤子不翼而飞了。幸亏,小河距离我家店屋不过一百米,只好硬着头皮,一丝不挂地快跑回家,然后像小偷一样蹑手蹑脚从后门溜进去。饭锅的锅巴被井水浸泡,当晚就猛吞口水,挨饿过夜了。

一大群的伙伴,整天到处寻找游戏欢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忧无虑,就这样悠哉闲哉的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

我们要随时提高警惕

根据卫生部的最新数据,我国至今已有七十一人因骨痛热症而死,他们都是不幸遭黑斑纹叮咬而感染病毒的三万宗病例中的死者,可见黑斑蚊繁殖的温床都处都有,可谓家家户户都潜伏病毒的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

由于本县医院有人感染骨痛热症的病例,所以近来住区每到傍晚时分,当居民家人还忙着准备晚餐或正要吃晚饭时,就听到卫生局派人出动,通过扬声器通知有关当局派人上门喷射灭蚊雾剂,杜绝黑斑蚊繁殖。这是当局出于善意的安排,我们身为居民的理应热烈响应。可是为何就定在黄昏时分呢?虽然有科学根据说黑斑蚊常在傍晚出现,为何不提前或挪后一两个小时,方便居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呢?

不久前的一个早上,县卫生局为扑灭黑斑蚊繁殖的地点,又派人挨家挨户检查黑斑蚊,可是官员大都是不得要领,因为我的住区居民不是顾家的老人就是不谙国语的妇孺,加上治安不靖,附近有外劳住区,受负面新闻报道影响,人人怕被栽赃嫁祸,不是籍口闭门谢客,就是躲在家里不理睬上门的两个不速之客。

说我们这边是黑斑蚊潜伏的高风险区,可是很多卫生官员竟然看不到住区好多蚊虫滋长的温床,譬如:路边坑坑洞洞、塑料垃圾袋、废置的建筑垃圾堆、旧垃圾桶盖的积水,这些官爷好像没看到似的,这种现象官僚作风真教人痛心疾首!

当官爷们采取这样的行动——眼前经过的大象没看到,对面河岸的苍蝇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人民就应该随时提高警惕,及时扑灭黑斑蚊,同时提防不肖的官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一鳞半爪话童年之三

粘贴红蜻蜓

我喜欢听小虎队的《红蜻蜓》,每当听到吴奇隆与队友合唱着“飞呀!飞呀!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游戏在空中不断追逐它的梦”,自然而然联想起旧课文里诗句“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不知不觉就想起儿时的荒唐事来。


每当父母在杂货店忙得不可开交时,我就静悄悄的从后门溜跑了,临走时不忘携带我捕捉蜻蜓的工具,那是一支半丈长的橡树枝桠,树枝末端绑着椰蒂,而椰蒂末端则涂上胶丝掺和煤油制成的黏胶。

我一口气跑到距离我家数百码外的水沟去,这时烈阳当空照,这里早有一些朋党汗流挟背,仔细在寻找蜻蜓的踪影了。我后来居上,也想加入追寻红色蜻蜓。只要一看到红色蜻蜓在水沟边盘旋,我们会耐心等待它们在野花野草栖息,然后才伸出工具,小心翼翼的将黏胶粘贴往蜻蜓身上沾,这样就可以轻易的把蜻蜓捉拿到手。偶而我和朋党们还是会为了争取红色蜻蜓而闹别扭,甚至发生口角。不过不久我们又和好如初,又在一起嬉戏胡闹了。

晚上,店门关闭,爸爸埋头打算盘,妈妈与姐姐到邻居三姨家拜访。我就将蜻蜓捉来,用纱线戏在蜻蜓尾部,线的另一端黑豆,然后使劲一抛,让蜻蜓自由飞翔,可能负荷太重,蜻蜓飞不起,只能在地面兜圈子,若的小弟们拍手叫好。不料妈妈与姐姐回来看到了,一面骂我残忍,一面开门把蜻蜓放走。

诚如歌词所唱出的“红色蜻蜓是我小时候的小小英雄,多希望有一天能和它一起飞。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经慢慢长大了。红色的蜻蜓曾几何时,也在我的岁月慢慢不见了。”

童年糗事已成了个人成长过程的痕迹,随着岁月的增长,心目中红蜻蜓的身影依然没有泯灭,对年幼无知的我,把快乐建立在摧残红蜻蜓的恶作剧隐约留下了几许的歉疚,久久挥之不去!



竹椅上的童年

一鳞半爪话童年之一

不久前到麻坡逛大众书局,在轻松小站午膳 ,偶然看到蛮有古早味的竹椅 。于是我就专找一张来坐一坐。退休后我平时爱穿短裤出门,个人觉得轻松自在。当屁股与大腿一接触竹椅 ,顿时有一阵冰凉的感觉沁入心窝,倍感亲切、温馨。真没想到阔别了六十七年的坐椅,仿佛坐上时光隧道机,瞬间我的回忆好像就坠入奇异梦幻的境界,重投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一样。


离我久远的童年就在胶林环抱的乡镇度过,身为家里的老三,上有父母、兄姐,常常从长辈与邻居的追忆与叙述中,就是把我与竹椅的关系扯在一起。

父母一大早就起身打开杂货店营业,接着总把我连人带椅摆在门口。除非肚子饿了哭哭啼啼,要不然没有人理睬我,任我两条鼻涕直流进嘴里,邋邋遢遢的样子。当时小孩盛行身穿肚兜 ,下体只着著开档裤,宝贝的“小鸟”着处裤底特别开个通风洞口,撒尿“系听尊便”,只有大便了,臭味引人注意,妈妈才舍得放下手中琐 碎事务,赶紧替我用天井大瓮的雨水清洗 。

就这样,我七个多月的婴孩期就开始坐阵竹椅,直到周岁有余,听说这时候的我已不想受束缚,开始坐立不安了,竹椅再也绑捆不住我的双脚了。左邻右舍只关叫我“孟加里”——意思就是看门的司阍;有时又以“大材”叫唤我。父亲对别人也这样称呼我,他说我当年枯坐在竹椅上,也没玩具把玩,竟然整天不哭不闹,有时竟然歪斜着头颅 ,嘴角口水直流就呼呼入睡了,样子真有点傻里傻气的。当然,这些匿称直到我入学了才逐渐被人淡忘、湮没无闻。

如今童年离我毕竟遥远了,而竹椅给我孩提美好的印象更加深了。我对父母为生活艰苦奋斗的敬佩。在那物资匮缺的年代,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更教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写自己名字的故事

一鳞半爪话童年之一


大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马来亚时出生,我比较幸运,造物派我在蝗军战败投降后,英国殖民地主义者重返马来亚后才出世,这或许就是老人家所说的“宁作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吧,所以我爸就到警察局替我取了个名字——庆生。出现在我报生纸上是爸爸用毛笔写的笔迹,娟秀、洒脱、苍劲,清晰,深刻的萦围在我脑海里——这张纸冥冥中注定了我一辈子的命运,生辰八字好不好,我从来就没有去算计过。


马来亚独立前夕,火炬运动还没开始,我家乡破舯舡的华校就在1955年成立。我就在这所新村小学读一年级。我是个超龄生,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也就是华文导师陈秀琳老师就要我们全班学生在方格簿上整页写完自己的名字。整九岁的孩子头一次握笔写正楷华文繁体字,没什么把握,最后还劳动老师握着右手,一笔一画,小心翼翼按照笔顺写在方格子里。对一个好动的孩子来说,简直真是要命的事!

当时,全村孩子们凌晨需要协助父母割胶或洗胶杯,所以学校在下午十二点后才敲钟上课。乡镇没有自来水与电流供应,放学回家后已是太阳下山,夜幕低垂时分了。

身为半工半读的学生,傍晚放学回后,赶紧在家里天井冲凉后草草吃了晚饭就在煤气灯下书写自己的名字,我的姓氏9画,中字按族谱辈份6画,名字15画,三个字一共三十画。老师用红色墨水笔把范字写在自己簿子上,然后命令我们明天一定写完上交。师命难违啊!

低头伏案写着写着,渐渐的发现家人一个一个上床睡了,妈妈也催促我快点写完谁觉,明天凌晨三点要起床割胶。他们越催我越心急,不巧煤油灯就快要没油了,从天井吹来晚风阵阵,灯光忽明忽暗,黑暗带来恐怖感,孤单一人悲感凄凉,想着想着,不觉眼眶泪水满盈,鼻涕也流下来了,只差没有嚎啕大哭。最后索性不写了,把簿子放进篮子里,赶快到床边穿上木屐到天井边洗脚,然后抹干上床睡觉。

这就是我当年第一天上课读书写字的糗事。如今,我还是耿耿于怀。

2013年12月5日星期四

俯首甘为孺子牛

退休后,我连续四年当合约老师,七年前就开始当任代课老师,仿佛回到当初出道时也是从女老师生产代课开始。退休后,除了出国旅行,有校长来电要我代课,我随传随到。被人需要的满足感是挺过瘾的,我也乐意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自己通晓华、巫、英三种语文,各科的PCK尚能掌握,因此,在教学方面游刃有余,校方行政人员不必更改授课时间表,省却拔一发动全身的麻烦。时兴的ICT略懂一二,不至于在新的教学辅助教具方面落伍, 评估学生学习进展方面,什么Band,Descriptor,Evidence虽是繁杂琐碎一点,可是万事起头难,只须稍加拟定计划,按部就班,然后循序渐进,什么艰难困苦都可以一一迎刃而解。


这七年来,常有女教师生产,我先后断断续续到四五所华小当代课老师,除了语文科之外,就是科学与数学,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科目,到那一所学校教学都可以适应。由于自己年近古稀,学术资格不高,为人随和,可以轻易与年轻的老师沟通,课业方面的协商与合作也没有难题;平时与活泼可爱的孩子思想沟通,情感交流,没有隔阂,预期教学效果方面往往能顺利水到渠成。

我一向喜欢孩子,总把他们当着是自己的孩子来教导,打骂方式成了历史,如今我用激励的方式开导他们,将家里孩子们用过的故事图书鼓励他们阅读。我到那里,图书、铅笔、胶擦等就送到那里,心里总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这些秧苗快高茁壮,成为有用的人,那我这园丁就更有成就感了,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我人生的信念。

能有机会重返校园过朝有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日子过得更充实的,对社会群体更有归属感与使命感。我很珍惜学校给我的厚爱,使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利用的价值,因此更要发挥乐业敬业的精神,并且乐此不疲。

由于自己是空巢老人,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次女儿提起我当代课老师的事,她以为我钱不够用,我也坦诚告诉他,我愿意奉献教育工作,是终生兴趣的体现,这与我一向爱好阅读书报一样,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今不受屋贷债务束缚,每个月的退休金足够我俩过写意的日子。

由于身体还健康,教一、二年级体育体操时,我也能追、赶、跑、跳;一些低年级的孩子身体太胖,一些动作作不来,我还能亲自示范。这不是逞强不认老,平时坚持键身运动,体质无形中起了作用。我有能力自己驾车上班工作,孩子更以我为荣,他们可以在职场上拼搏,对我了无牵挂,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回想1997到2002年间,我在市区女校当学生事务主管,学生千三左右,如今在全校三十二个学生的微型华校教书,回想起十多年前一班四十多名学生到每班六、七个学生,甚至一班一个,百年树人的教育原理还是一样,日常教学工作、备课、教案、记录,繁杂、琐碎的事务等丝毫不马虎,这不就是“有教无类”作育英才吗?

今年八月,我又到郊外新华学校去当代课老师。这所社备齐全的微型华校(SKM),董家协齐心合力,当地人情味浓烈不逊于家长馈赠的榴莲。我前后两年的教书生活,给我增添了不少温馨的回忆。

于美人说“人生没有用不到的经验”,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肯学习的人才会不断努力获得知识,尤其在这信息一日千里的时代,这些新事物足以将我们的眼光带到一个无可限量的境界,更何况终生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锻炼的人,大脑不易退化,无形间获得延年益寿,对人生更有满足感,成就感,何乐不为呢?

俗语说“男怕如错行,女怕嫁错郎”,屈指算来,无厌无悔,我已教了46年的书了,每每被生活欺负时免不了发出怨言,心绪紊乱还能想莫忘初衷,记取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队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名言就是我心灵灰暗时的一盏明灯,迎领我勇敢向前迈进!

退而不休的子

身为华校老师,退休后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在2002年我延长一年到56岁退休时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退休金千多块钱,要扣还房贷,两个女儿大学还没毕业,单靠一份微薄的薪水要养老婆,还有幺女刚上中学,这种捉襟见肘的窘境就像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人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能在崭新的职场做什么呢?当社团或俱乐部的座办,在家开个补习班,最后的选择就是重作冯妇——到中学当母语班老师。为了养家活口,其实退休前开始彷徨,我什么行业都有想过,再也不敢想起年轻时曾有过的梦想,那就是自己兴致勃勃的煮字疗饥这种神圣的行业。

就在我诚惶诚恐的当儿,退休之前一年我申请当合约老师获得当局批准了,这正符合“皇天不负有心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两句老话。

就这样我连续四年当华小合约老师,所谓“驾轻车就熟道”,一幌四年过去了,庆幸我还在人间,天天依然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除了偶尔出国旅行,大多数的日子在家不是看报就是阅读,再不然就是与互联网共舞,在虚拟的空间听歌看戏玩游戏,甚至敲敲打打键盘,将自己的感受倾吐在部落格里。

退休后,属于自己分配的时间太多了,有时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打发才好,总觉得长期太闲空了,躺着看书时间的确太长也不好,于是才想到到户外活动筋骨,每天早晚两趟倍老婆遛狗、散步、跑步或踩脚车。左邻右舍都很羡慕我这种写意轻松的日子。

我原本以为当了四年合约老师后,就可以与杏坛断绝来往了,怎知造物者虽然闭上你的门,但是还会另外打造一窗口,让你有出路,这不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吗?就在我已步入年老花甲之时,常有电话请我帮忙当代课老师,因为有女老师请产假。就这样从两个星期代课到一个月,再从两个月代课到三个月;从市区转到郊外去服务,又从郊外到新村去服务。这证明我与华校藕断丝连。华校要生存就需要老师,老师要生生不息,华文教育才能不断发展,华裔文化的根才得于传承。

虽然我退休十一年了,可是有需要我奉献的地方,我能力所及,必定乐业敬业以完成任务,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不也是终身学习的体现吗?

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我们的存在,因为你们的需要”

在我居住的住宅区里,每逢佳节来临,在道路两旁的国能电线灯柱或电信局柱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广告、海报或街招,尤其是大耳窿的海报林林总总,教人眼花燎乱。市议会通常会派人把它们撕掉,并没有把它们完全清理干净,弄巧反拙,简直破坏市容的美观,令市区内居民感到遗憾!


今年住区住户响应当局的号召,陆陆续续领取特大号的垃圾桶,家家户户先后把垃圾桶安放在门前,那些领取了垃圾桶没有把它放在住屋门前的住户还被当局派人前来劝说必须照指示,否则该垃圾桶会被收回。

近来,我发现好多崭新的垃圾桶已被大耳窿的海报贴满了,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海报写着“我们的存在,因为你需要”这样的标语,真教人涕笑皆非!这是非法放贷者通过广告密布的高招,给住户带来莫大的困扰,比起已往挨家挨户到处乱丢的名片,更是计高一筹。

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正像官方贪腐滥权一样,利益关系,一方要行贿,另一方当然愿意收贿,这也是一种市场供求律使然。不良的施政方式引发诲淫诲盗的诱因,监守自盗比比皆是。

话说回来,大耳窿的跑腿在晚间偷偷把这些海报张贴在家家户户的垃圾桶,企图利用第三者进行打广告效应,无形中也把住宅居民托下水的行为简直就是损人利己,强将个人的利益建构在别人的苦恼中,这种孰可忍,孰不可忍的行为难道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

不要怕衰老,只怕活不了!

在人生的过程中,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想象。千百年来,不老只是一种传说。如果当年秦始皇成功取得长生不老丹药,人类就不必恐惧面对死神的来临了。根据大马的死亡率:男性的寿命就只75岁,而女性的寿命80岁了。




其实65岁过后,大多数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体力与记忆力都开始减退;思维与反应迟钝,发生事故的风险提高,承受一般压力的局限变得更加弱了,因此不适合承当琐碎、复杂的事务,要不然在职场就没有退休这件事了。



尽管大多数的老人不肯认老,服老,还说怎么“人老心不老”,“年纪只是一个数目字”,其实这正好反映了老人执著的心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与年轻人一样,充英雄好汉,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结果自讨没趣,引人诟病。



或许只有衰老与生病倒是可以用养生与护理之道减缓,或减轻痛楚。不过劫数一到,还是要向阎罗王报到的,所谓“阎王要人三更死,岂可留人到五更”。



未老先衰,未富先老是人生的感慨。当代的人,尤其是想永远保持青春活力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美容,拉皮,吃保健品,上气功班,练瑜伽,林林总总的养生健体,莫不是为了暂缓衰老,延长寿命而已。可是无常一到来索命,还是无奈唉叹在人间“潇洒走一回”,这正好吻合一个真理——我们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任何时期都是这世间的过客而已。



因此,步入衰老人生阶段的老人应该自强不息,别幻想长命百岁,充分利用这段夕阳时光,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掌握、发挥自己的爱好与专长,大胆去做年轻时想做的事情,只要不给社会与子女增添麻烦,就算对社会有所贡献了。

“生老病死”这自然规律中,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死与生是先后顺序,周而复始,老病死生,如果人人视死如归,世上也就没有贪生怕死的人了。其实人人怕衰老的过程更加有恐惧感,苏东坡有诗为证:“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是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因此老人当自强,积极乐观的活在当下,豁达开朗,认清死与生的循环规律,不怕衰老,病魔死神将距离我们更久远。

非死不可,有何不可?

马丽娜马哈迪说她在北京,无法接触到我国的新闻,盖因中国没有“面书”这种社交网站。如果换作是我,相信我也会很难过日子。这种感觉当然要追溯到五年前。


当时我已退休已六年多了,“无工一身轻”,除了吃喝拉撒睡,加上遛狗、运动,就是看电影、阅报、上网这几项例常生活习惯。除了出远门,要是一天没经历这几件事,日子就好像没有度过一样,仿佛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如今我在虚拟的网际网络中已结交了一千六百多的面书朋友,这些不离不弃的网友中有国家领导人,专业人士如:医生、作家、讲师以及学生。大家彼此通讯,分享崭新信息,赞赏彼此的心情,祝贺彼此的宗教佳节或喜事生日,这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管道,久而久之,代沟消失了。

由于媒体景观深刻改变的大环境,政府也积极通过这互联网来拉近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我不费吹灰之力,通过面书联系远在加拿大卡加利的堂弟,离别二十多来魂荧梦牵后,在网上交谈叙旧,别有一番心情感触——这在几年前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于我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平时偶尔也写作、投稿,因此通过脸书结缘的人越来越多,对一些文艺界的朋友更加注意,耳熟能详的文人墨客的动态特别关注,尤其是新书发布会的日期与地点,虽然它含有商业资讯电脑网络化,不用成本,而效果快捷有效,何乐不为呢?

最近Life On Earth送来许许多多这大千世界各地的美不胜收的万物景象,不禁令人有叹为观止的感触。还有各地学生将当年他们毕业时请我写在纪念册的金玉良言,尽收眼帘,沟起美好的师生缘分历历在目。

近来很多人开辟面书专页邀你加入分享,商业团体、政党、非政府组织,你有权利选择分享(share)、喜欢(like)或加上个人的评论(comment),你也可以随时删除或隐藏不受你喜欢的人物。

还有很多面书朋友以为我很寂寞,常常邀请我玩电子游戏,欲拒还迎,偶尔玩一把以提高专注力,适可而止,止于至善,根本不会上瘾。

面书这个社交网站对我这个退休老人的好处不胜枚举,除了提高个人数码的智商之外,它的存在正好弥补我们的心灵的需要,它的功能随着手机的智能化之后,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使我深深觉得天天“非死不可”,有何不可?



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穿透人心的句子

(1)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2)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3)不同傻子爭辯,否則就搞不清誰是傻子了。

(4)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5)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6)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紙”,是遺產。

(7)長得那麼美,那麼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那麼有錢,那麼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

(8)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下去,那叫本事。

(9)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10)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11)有時候,雖然能想明白,但心奡N是接受不了。

(12)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他包容你的不足,並愛著你的一切。

(13)心結如果真的打不開,你就給它繫成個花樣,其實生活就是這樣。

(14)誰走進你的生命,是由命運決定;誰停留在你生命中,卻是由你自己決定。

(15)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執著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16)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17)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

(18)我羡慕的不是風華正茂的情侶,而是攙扶到老的夫婦。



(19)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羡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改變自己人生的人永遠是自己。













© 2013 Microsoft Terms PrivacyDevelopersEnglish (United States)



ji qing

jiyouqing66@hotmail.myji qing

jiyouqing66@hotmail.myBccCcTo

Frequent contacts

Cc

Frequent contacts

Bcc

Frequent contacts

People and faces

Add a subjectBIU

Address:

Arial

Calibri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Franklin Gothic Medium

Garamond

Tahoma

Times New Roman

Verdana8

10

12

16

20

24

30Rich text

Edit in HTML

Plain textWhen:

Where:

Action: Message body Add a message© 2013 Microsoft Terms PrivacyDevelopersEnglish (United States)

Rename

Delete

Color code view

Mark all as read

Empty view

Manage categories New subfolder

Rename

Delete

Mark all as read

Empty folder

Reply

Reply all

ForwardMark as read

Mark as unread

Delete

Archive

Junk

Not junk

Move

View message sourceSend email

Find email

Move all from...

Delete all from...

Schedule cleanup Add a new folder

Manage rules Add a new category

Manage categories

Manage rules {0}

This message is too wide to fit your screen. Show full message

Outlook.com

People

Calendar

SkyDrive

Inbox

Calendar

Contacts

Send email

Documents

Photos

Recent docs

Shared

Groups

Photos of you

New Word document

New Excel workbook

New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New OneNote notebook









{0}

{0}{2}

{0}





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看到篝火,我是多么的兴奋!

今天是屠妖节,兴都徒纷纷点燃油灯,驱走黑暗,迎来光明,意味着善良终于战胜邪恶。


火炬,是人类追求光明前程的象征、文明的图腾,它坚定了进步的信念,有一股推动前进的爆发力在酝酿,理想正在呼唤我,莫忘初衷。眼前火光四射,使我联想起当初开始踏如入社会,离乡背井到人地生疏的渔乡执教,每晚补习课过后,阵阵的乡愁袭上心头,就会不知不觉走到海变去,坐在椰树下、岩石上听听海涛,让阵阵海风把郁闷吹走,眼看点点海上的渔火,让人响往人间劳动的荣光,这不就是我今晚心请的写照——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纵使这微弱的灯光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毕竟是自己真诚的奉献!

灯的功能不就是发光,照明吗?白天,它好像是一种摆设,客厅的点缀;在人们的脑海里,是一种工具,一种记忆,一种提醒,正像目前的我——一个退休多年的教师,如今在校园服务,负责为嘉宾点燃学生露营大会开幕火种,身感自豪;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团熊熊的烈火,在黑暗中闪烁,在风中摇晃,四周黑暗重重笼罩着,更显示了它的光明。

希腊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可以获得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火花,竟然攀上奥林匹斯山盗取火种到人间来,结果得罪了众神之王的朱比特,他下令“体力”与“势力”两个奴隶将普罗米修斯捆绑在荒凉的高加索大岩壁中。

上古时代,燧人氏从遂明国看到大鸟用硬喙啄树发光的景象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钻木取火,点燃火种,从次人类再也不必看守火堆,或靠天然的雷电来点燃火种,从此以后火的用途就无限度被扩大了。

西方与东方的文明与文化关系密切,一个盗火,一个取火,目的却一样——为人类谋取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如今,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就是秉承着“石在,火种就不灭亡!”的坚强信念,不遗余力,坚持把华教文化的火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吗?

想起当晚,身在校园里,那熊熊的火焰,把整个舞台粉饰了,把帐营映照得通红,微风徐来,火光摇曳多姿,多么莹洁,多么缥缈,多么深邃。那晚,我是多么的兴奋!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当初守规矩,今日情趣多

想当年身为母语班老师,三句不离本行,鼓励学生阅读报章时,免不了会引经据典,什么熟语都套上了,耳熟能详的有“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结果学生也能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听他们的口气,他们并不以为然,或许是他们的阅历与人生经验尚浅的缘故,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把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善诱当耳边风。


如今要是老师们也在课堂上引用这些陈腔烂调来佐证多阅报的好处,肯定教学生们笑掉大牙,因为如今已是电子资讯一日千里的时代,也有人不用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获取资信,他们选用无线上网,弹指间什么讯息四通八达,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使人大开眼界。可是回想起自己这唯一终身的爱好——阅读报纸,就不能不想起启蒙老师——李汉槎校长。

1959年,李校长在母校积极鼓励学生阅报。 他规定五六年级高小全体学生必须天天阅读报章,每逢星期一下午五点半开周会时,照例会在报告校务后,或训话前,命令四班高小学生不分男女上讲台上向全体师生报告该周的新闻。这时礼堂前面,鸦雀无声,连掉在地板上的针也仿佛可以听个一清二楚。我身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之一,意识到危机在潜伏中,随时有爆发的可能,转瞬间,满脑子都是万一叫到自己, 该怎么办?尤其是当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时,该如何应对?想着想着总希望时间快点混过去,再不然希望突然下起一阵骤雨。再斜视自己左右前后的同学, 个个早已吓得额头冒冷汗,有的手脚打哆嗦。谁敢借口解手的就先上讲台。



每次周会总有同学被叫上台去,有些同学在台上声音颤抖得好厉害:有的人结结巴巴,期期艾艾;有些人吞吞吐吐, 口齿不清,阴阳顿挫不明的大有其人。一挨过六点的放学钟声,大家心上的大石头才安心放下,大步跨出校门口,轻松拎着书蓝子往家的方向奔跑。

当时的所谓“新闻报告”就是李校长用心良苦,订下学生阅读报纸的规矩 , 而我们摄于校长的威严与教诲,下课后一有机会就会争先恐后到狭窄的阅览室去熟背昨天的《南洋商报》或《星洲日报》,有些同学迫不及待,捷足先登,拿到报纸就找短小的时事新闻来抄,然后回家再背熟它,准备应付下星期一周会的新闻报告。要不然被点名时报告不出来,可就要挨藤鞭或下课时被罚劳作——检全校草场的纸屑。

由于怕被校长处罚,被动的习惯逐渐变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此我自动自发想看报纸了,可是家穷没办法长期订阅报纸,于是我一有机会就到咖啡店去借阅报纸,似懂非懂,从社会新闻看到小说连载,甚至社会服务版贵夫人信箱也没放过。

由于我不曾在她的咖啡店里喝咖啡,后来咖啡店的老板娘就故意刁难我,每当我想走进咖啡店时,她明知故问大声问我要买什么?我向咖啡店扫描一下,发现没有报纸的踪影,就及时回头止步。

当时买杂货卖米买糖等都用报纸包裹,后来我开始在家收集旧报纸,然后再向咖啡店老板交换旧报纸,这样老板娘就不再向我抛白眼了。

1967年我开始当临时教师,在学校就常常与报章杂志打交道,与同事交谈的课题内容总是牵涉到社会新闻与时事的演变。后来在1972年我开始从英文教师变成华小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就大力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当然也在班上发起订阅报纸,补充阅读刊物的不足。我自己开始学习写作,也将习作投到《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的副刊去,结果都有收获。小学生们在我这个校内出版主任的精心策划,积极的鼓励下,也在学校的壁报发表习作。我又将学生的习作润饰一番再投稿到两大最畅销的华文报馆去,结果先后学生的作品一一刊登了,小瓜们雀跃万分,个个跃跃欲试,整班写作的士气高涨万丈。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渐渐形成一种风气,真是初出茅庐的我所始料不及。

接着,我把所有学生已发表过的作品剪贴在马尼拉卡片上,挂在班上的阅读角落,让学生自由翻阅。当时小学生的投稿热潮鼓起后,学习华文的兴趣特别浓厚。当学生们接到三块钱的稿费时,兴奋,激动仿佛丛他们的言语间反映无遗。身为人师表的,能不为学生的丁点成就而感到自豪吗?

1975年,当时教师的薪水是两百五十块钱,要养老婆和孩子,没办法只好兼任《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的驻边佳兰通讯员,待遇以稿计酬,刊登的新闻相片另计。这样我就有两分免费的报纸可看了。身为小小的文员,任重道远,我是感到多么的荣幸与自豪,为人师表,教育群众,服务人群,启迪民智。

直到现在从教育界退休后,生活中就教人感到欣慰的事是有多份报纸任我随时翻阅。偶尔也剪报收集资料,以供参考。近来开始阅读各报文艺版,副刊好多感性的小品,我更不会放过。其实我更喜欢阅读各报的感人故事, 尤其是真人经历,更能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在此物价高涨之际,家人唠叨我不该订阅太多份报纸,可是她又怎能了解个人的爱好就是阅读副刊的佳作,那么教人爱不是释手,一天不读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现在我一刻不阅报看书,就会觉得日子苦难挨。做为现代人,幸亏有电脑与互联网的发明,可以补足个人生活心灵真空,再加上有部落客的浏览,更令人不觉得精神空虚。如今,阅读报章已成为我终身的情趣,也是个人的精神寄托,了解社会的体现,局外人根本不能体会个中的奥妙。



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我干完了!死爸爽!”

大女儿来探望老人总会带些点心。今天也不列外,带了红豆汤与糕点。


孙女将红豆汤喝光了,拿空碗对我说:“阿公,你看,我干完了!”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你说什么?”

“我干完了!死爸爽!”

天啊!把红豆汤喝完说成“干完”从我孙女口中说出来,我感到不可思议,文质彬彬的小二生她从哪学来有辱斯文的粗俗语言。

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又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今的学校也变成社会的大染缸了,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教师与家长平时应该多注意校园内孩子的言谈举止,尤其是渔村乡镇等地区。思想单纯的孩子还不能分辨对错、好坏,他们由于好奇,往往很容易全盘照收,结果轻易受方言土语影响而不知,目濡耳染,潜移默化,假于时日,他们出口成“脏”也习以为常了,那时才来教化恐怕太迟了!

这使我想起六十年代在念小学时,方言与华语通行,学生自然而然把住区或家里的言语习惯带来学校,尤其是成人相骂时所用的粗俗方言,总是与男女生殖器官有牵连,所谓“相骂无好话,相打无好锤”,正是这个意思。

有一天两个同学玩耍时起冲突,对方竟然开口称呼S是XXX的孙。S觉得自己的阿公受侮辱,自己委屈就向老师投诉。这位女老师就盘问S对方骂什么。当时只有九岁的女生心直口快就如实相告“XXX”,怎知老师竟然掴了她一个耳光。 这件往事一直深刻烙印在S的脑海里,后来发展到辍学为止,盖因传统的渔村家里重男轻女,身为穷人家的长女不读书,家里就多了个帮手。这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小女生就是我孙女的外婆。



如今,我深深觉得孙女在郊外渔村受教育,一向不重视教育的学生家长背景龙蛇复杂,孩子是白纸,在成长过程难免会受学习的环境色彩所影响。当然,本地电视台近来为了收视率增加了好多方言节目也是导致学童产生语言不文明,甚至低级媚俗的因素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许外孙女的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已受影响,我就借此跟她沟通,及时纠正她,勉励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规范的华语交谈,并且鼓励她勇敢纠正同学不正确的言语习惯。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超然的语句

能成大事的,都是情緒管理專家,


有永不抱怨的思維。

1. 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碴,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沉吟片刻,答:“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中可以沒有他。”

2. 有人問畢卡索:“你的畫,怎麼看不懂啊?”

畢卡索說:“聽過鳥叫嗎?”“聽過。”“好聽嗎?”“好聽。”“你聽得懂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句能穿透心

1. 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2. 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3. 不同傻子爭辯,否則就搞不清誰是傻子了。

4.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5.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6. 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紙”,是遺產。

7. 長得那麼美那麼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那麼有錢那麼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

8. 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下去,那叫本事。

9. 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10.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11.

有時候,雖然能想明白,但心裏就是接受不了。

12.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他包容你的不足,並愛著你的一切。

13.

心結如果真的打不開,你就給它繫成個花樣,其實生活就是這樣。

14.

誰走進你的生命,是由命運決定;誰停留在你生命中,卻是由你自己決定。

15.

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執著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16.

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17.

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能笑著說出來。

18.

我羡慕的不是風華正茂的情侶,而是攙扶到老的夫婦。

19.

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羡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改變自己人生的人永遠是自己。















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

”你看,我干完了!“

大女儿来探望老人总会带些点心。今天也不列外,带了红豆汤与糕点。


孙女将红豆汤喝光了,拿空碗对我说:“阿公,你看,我干完了!”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你说什么?”

“我干完了!”

天啊!把红豆汤喝完说成“干完”从我孙女口中说出来,我感到不可思议,文质彬彬的小二生她从哪学来有辱斯文的口语。

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又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今的学校也变成社会的大染缸了,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教师与家长平时应该多注意校园内出口欠文雅的孩子,尤其是渔村乡区等。思想单纯的孩子容易受方言土语环境的影响,目濡耳染,潜移默化,假于时日,他们出口成“脏”也习以为常了,那时才来教化恐怕太迟了!

这使我想起六十年代在念小学时,方言与华语通行,学生自然而然把住区或家里的言语习惯带来学校,尤其是成人相骂时所用的粗俗方言,总是与男女生殖器官有牵连,所谓“相骂无好话,相打无好锤”,正是这个意思。

有一天两个同学玩耍时起冲突,对方竟然开口称呼S是XXX的孙。S觉得自己的阿公受侮辱,自己委屈就向老师投诉。这位女老师就盘问S对方骂什么。当时只有九岁的女生心直口快就如实相告“XXX”,怎知老师竟然掴了她一个耳光。 这件往事一直深刻烙印在S的脑海里,后来发展到辍学为止,盖因传统的渔村家里重男轻女,身为穷人家的长女不读书,家里就多了个帮手。这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小女生就是我孙女的外婆。



如今,我深深觉得孙女在郊外渔村受教育,一向不重视教育的学生家长背景龙蛇复杂,孩子是白纸,在成长过程难免会受学习的环境色彩所影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许外孙女的华语已受污染,我就借此跟她沟通,及时纠正她,勉励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规范的华语交谈,并且鼓励她勇敢纠正同学不正确的言语习惯。

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银发族为了弥补年轻时无法环游世界的遗憾,尽管老人年事已高,还是凭着个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勇气走遍全世界,让我有所领悟。我们一生中就有无数的梦想,纵使遥不可及,也应该竭尽所能努力去实现,否则最终才恍然大悟自己已虚度岁月,后悔莫及也枉然!


我退休后连续四年当合约老师,七年前就开始当任代课老师,仿佛回到当初出道时也是从女老师生产代课开始。退休后,除了出国旅行,有校长来电要我代课,我随传随到。被人需要的满足感是挺过瘾的,我也乐意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我略懂华、巫、英三种语文,各科的PCK尚能掌握,因此,在教学方面游刃有余,校方行政人员不必更改授课时间表,省却拔一发动全身的麻烦。时兴的ICT还是懂得一些,不至于在新的教学辅助教具方面落伍, 评估学生学习进展方面,什么Band,Descriptor,Evidence虽是繁杂琐碎一点,可是万事起头难,只须稍加拟定计划,按部就班,然后循序渐进,什么艰难困苦都可以一一迎刃而解。

这七年来,常有女教师生产,我先后断断续续到四五所华小当代课老师,除了语文科之外,就是科学与数学,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科目,到那一所学校教学都可以适应。由于自己年近古稀,学术资格不高,为人随和,可以轻易与年轻的老师沟通,课业方面的协商与合作也没有难题;平时与活泼可爱的孩子思想沟通,情感交流,没有隔阂,预期教学效果方面往往能顺利水到渠成。

我一向喜欢孩子,总把他们当着是自己的孩子来教导,打骂方式成了历史,如今我用激励的方式开导他们,将家里孩子们用过的故事图书鼓励他们阅读。我到那里,图书、铅笔、胶擦等就送到那里,心里总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这些秧苗快高茁壮,成为有用的人,那我这园丁就更有成就感了,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我的信念。

能有机会重返校园过朝有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日子过得更充实的,对社会群体更有归属感与使命感。我很珍惜学校给我的厚爱,使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利用的价值,因此更要发挥乐业敬业的精神,并且乐此不疲。

由于自己是空巢老人,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次女儿提起我当代课老师的事,她以为我钱不够用,我也坦诚告诉他,我愿意奉献教育工作,是终生兴趣的体现,这与我一向爱好阅读书报一样,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今不受屋贷债务束缚,每个月的退休金足够我俩过写意的日子。

由于身体还健康,教一、二年级体育体操时,我也能追、赶、跑、跳;一些低年级的孩子身体太胖,一些动作作不来,我还能亲自示范。这不是逞强不认老,平时坚持键身运动,体质无形中起了作用。我有能力自己驾车上班工作,孩子更以我为荣,他们可以在职场上拼搏,对我了无牵挂,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回想1997到2002年间,我在市区女校当学生事务主管,学生千三左右,如今在全校三十二个学生的微型华校教书,回想起十多年前一班四十多名学生到每班六、七个学生,甚至一班一个,百年树人的教育原理还是一样,日常教学工作、备课、教案、记录,繁杂、琐碎的事务等丝毫不马虎,这不就是“有教无类”作育英才吗?

年初开学日报到,隔天一大早,就有一名教育署的官员到我班上突击视察教学,向我索取教学记录簿。我到办公室拿来给他审查,他只是签名后就走人,我顿时感到有点纳闷。去年也有校长要到我授课的班上视察教学,我没异议,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泰然处之,即使有点紧张,不到半小时就过去了。过后有同事议论纷纷,为我打抱不平,我谢绝了好意,告诉他们以前我也照章行事,奉命视察下属老师教学,如今临老教书被视察不就是“你剃人家的头,人家也剃你头”吗?顺利成章,一点也不稀奇。

今年八月,我又到郊外圣摸那代课,这所小学的图书馆门前悬挂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名言:左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右边还有东汉张衡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两个合起来四千多岁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人生经验真好就是我这一生座右铭。

人生没有用不到的经验,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肯学习的人才会不断努力获得知识,尤其在这信息一日千里的时代,这些新事物足以将我们的眼光带到一个无可限量的境界,更何况终生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锻炼的人,大脑不易退化,无形间获得延年益寿,对人生更有满足感,成就感,何乐不为呢?

很多人总会被别人的意见影响,亲朋戚友,父母兄弟,问题是你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可以肯定的就是我们都不是父母的续剧 ,也不想成为儿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传,只有自己需对这一生负起全责,所以必须珍惜今生,活在当下,积极、勇敢把美梦追下去,直到美梦成真为止!

那年那事,如今我全懂了!

二十世纪初期,父亲与二伯父从潮汕飘洋过海来谋生,几经波折终于在马来亚柔佛州破舯舡新村落户,后来父亲娶了在胶林割胶的妈妈,婚后夫妻俩就经营杂货店。


孩提时,爸爸每晚收店后总是在大光灯下滴滴答答打算盘,然后用毛笔在流水簿上记帐,妈妈依照爸爸的吩咐将卖剩的鱼类,通常是用白鲳鱼煮鱼粥给家人当宵夜。

对照父亲平时的言谈举止,他好歹在唐山也曾经读过几年书,所以每当一家人在餐桌上时,他就滔滔不绝讲起他在祖国的人生经历:养猪种菜,卖菜被鹅追逐,放鸭到池塘捞鸭蛋,制作绿豆糕;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来自《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

我爸管教子女相当严格,平时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谁都怕他三分,他喝酒时就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教算盘时如果我的口诀错了,或是算盘拨错了他就用手敲我们的头部。有时他也在餐桌要叫我们跟着他念李世民的《百字箴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由于五十年代乡村地方文明物资短缺,除了学校,根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看到书本。可惜我母亲目不识丁,童年的精神粮食就是依靠爸爸亲口讲述他故乡的种种传说故事,尤其是那凄美的《姑嫂鸟》,寓意深刻,更使我至今难于忘怀。这段承载着一家人温馨、和谐、美好的回忆是我人生沧桑、怨愤郁结的转捩点。

我很喜欢听爸爸讲故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所讲述的故事总抱着怀疑的态度,或许因为身为子女的不太了解他在祖国的出身与经历。尤其是当他惨淡经营的杂货店生意逐渐走下坡,几经挣扎,回生乏术,债主不停上门催索,看在眼里,就是一家人凄凄惨惨,到头来还是不得不将店的经营结束了。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妈妈只好硬着头皮向外公求救,让她带着我们我们兄弟姐四人,在凌晨到胶园割胶。凌晨,妈妈最早起身淘米煮饭,等饭一熟就用筛将饭粒装入食格里,加一粒昨晚煮熟的咸鸭蛋或一片咸鱼干,就可以带着步行去胶园待休息时食用,留下来的稀粥就是午餐餐食了。

当时,妈妈常要我去赊账籴米。为了一家人的肚子,我只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到附近杂货店去,常遭白眼,已习以为常,旧账拖欠太久,店主对我喋喋不休,再三警告要付账了才能赊账,我明知家人理亏也只好哑忍,回家从不敢告诉父母亲。

有一回,由于我拖欠学校学费图体费太久,被班主任命令即刻回家向父亲要钱。无奈回到家,眼看父亲还自斟自酌在喝酒,我还没开口就被痛骂一顿。隔天,割了胶回家后,草草吃了点稀粥就想上学去。临走前再向他要钱交学杂费,他居然大发脾气,大吼一声,随手将我的书篮强过去,使劲一抛掉进五脚基外的沟渠里。爸爸突如其来的情绪转变使我痛苦哭泣不已。左邻右舍莫不向我家门张望,了解父亲个性的人,谁也不敢前来规劝。——这是我这一生最痛心疾首的一件尴尬往事。

可见,生意的失败对爸爸的确是个多么沉重的打击,他好像经不起这个挫折,沮丧、消沉让他成天愁眉苦脸,甚至借酒消愁,还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这种废话。从此,出门回家不但再也没有手信,只有醉醺醺的样子,教人觉得恐惧害怕,大有“山鱼欲来风满楼”的预感。他总把怨气、晦气强加在妈妈与我们这一大群孩子身上。因此,爸爸在我们心目中美好的形象开始损毁了,我们一家人开始躲避他,他一喝酒不是假睡就是借机溜走。连带他讲的姑嫂鸟从半信半疑到不信还疑,就当作爸爸信口开河,虚构瞎编的故事。

今年八月中旬,我应邀到圣谟那巴力双倪新华学校去代课。一早驱车到校,校园一片静谧,礼堂前两排的棕榈树叶随风微摇,像是向我招手,表示欢迎。我一下车,耳畔传来父亲口述鸟叫声——“嫂咕,嫂咕”(用潮州话发音)。这一刻,我对父亲口中姑嫂鸟的亲切感就有识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此刻的心情颇似欣赏一幅“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山水画,怎不教人赞叹造物的神奇,真善美哉!

这时我发现这里好像不陌生,只见校园四周树林环抱,一片片青葱翠绿,微风拂面,鲜爽的空气沁入心脾,令人精神抖擞。

乘着时候还早,师生还没来,我即刻蹑手蹑脚随着鸟传来叫声的方向跟踪,希望看一看传说中姑嫂鸟艳丽璀璨的样子,一来还原我对父亲的尊敬的形象;二来对我午夜梦回,梦牵魂萦的姑嫂鸟的形象化、人格化有一个清楚的交代,彻底的了解。

可是,事与愿违,在二十多天的追寻、探看,终究是听到姑嫂鸟的啼叫声,就是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服务期限结束离开新华学校时,我有点遗憾,失落的感觉。

在代课期间,我执意寻找姑嫂鸟的举动自然引来学生的好奇,他们纷纷向我问明来历。我就将父亲当年口述的传说一五一十说给学生们听,当着重温旧梦,也唤起自己当年对父亲的误解,该有个了断。

想当年,我刚出道是在风云激荡的七十年代,意识形态阶级化,对父亲祖国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同情弱势群体,业余也参与文谊活动,个人安危就变成他牵肠挂肚的烦琐事。后来逐渐了解,为了生计,离乡背井“放逐”到边佳兰去当临时教员也是父亲的主意。可见他用心良苦,为了我的前途,他到处拜托求人,而我还被蒙在鼓里。如今往事如烟,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对先父我深感歉疚。

依稀记得爸爸讲的民间传说就是——古时候在潮汕有一对姑嫂与母亲相依为命。姑嫂两人心灵手巧,工艺精湛,她俩刺绣花草鸟兽,莫不栩栩如生。她们都很孝敬瞎眼的老母亲。由于家境不好,一日三餐煮饭时在饭熟时就用竹筛把饭粒捞(潮州音hou)起来就变成白饭,剩下一些饭再熬成稀粥了。婆婆吃干饭耐饥,姑嫂两人只吃稀粥。

姑嫂两人感情融洽,经年累月嫂嫂已把刺绣花草鸟兽的技术传授给小姑了,唯独没有把黄梅花的刺绣功夫传授给小姑,那是因为嫂嫂自己根本没有亲眼看见黄梅花盛开发的样貌形状。

除夕晚上,就是山林黄梅花盛开的时刻,听说黄梅花也是一开即谢,机会难寻。好胜的小姑就瞒着妈妈带着划规悄悄出门去寻找黄梅花。临走时,再三交代嫂嫂淘米煮饭记得捞饭孝敬母亲。

小姑凭着个人坚强的意志,历尽千辛万苦的寻找都找不到黄梅的踪影,不幸的是小姑竟然被老虎叼走了!过了时辰,嫂嫂在家觉得不妙,淘米煮饭后就慌慌张张去寻找小姑,这时风呼呼,黄梅树叶沙沙响,嫂嫂一面找一面喊叫“细姑!细姑!”叫得她精疲力尽,终于在黄梅树下的草丛中发现一只锈花鞋、花规。花规上的鲜血滴透了杨梅花。顿时嫂嫂呼天喊地,痛苦流涕,走遍山林寻找小姑的尸体带回家。这时树林里竟然听到陌生的鸟儿啼叫的声音,叫声是那么凄怨、悲切。嫂嫂听起来简直撕心裂肺,原来小鸟就是小姑的化身,此时她正在叫“嫂咕!嫂咕!”原来小姑还在催促她快回家捞干饭,服伺家婆吃早餐。从此,潮汕人就把这美丽的小鸟叫做“姑嫂鸟”。美丽的传说至今在潮州家喻户晓,甚至搬上舞台,表扬子女儿媳孝敬父母,歌颂姑嫂和睦相处的美德。

如今父亲离开我已有二十六年了,当年总以为他凭空捏造民间传说故事也已成了过去,而他当年留下的算盘与古款打字机还存在,我破旧不堪的报生纸上遗留着是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我的阴历出生时辰。字迹像尖刀,铭刻在我心坎里。此情犹可成追忆,缅怀父亲当年处心积虑,却被身为子女的误解了,造成彼此之间的鸿沟逐渐扩大,就变成冷漠、隔阂。

星移斗转,事过境迁,午夜梦回,辗转难眠总想起姑嫂鸟凄切的啼叫声,父亲讲故事的往事历历在目。如今自己对文学的执著、对汉字的迷恋、对写作的热爱,难道不是父亲一手启蒙、启示、启迪而来的吗?虽然我做不成父亲刻意要我成就的书记或商人,可是却造就一名高不成,低不就的华校教师,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不就是我父子俩现实的心路历程?

我真没想到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我产生的影响既深又远,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承载着我父子两人美好的回忆。虽然我对父亲讳莫如深,敬而远之,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越想念父母当时对我们的好。我母亲在五十五年前溘然长逝后,父亲一个鳏夫,孑然一身,含辛如苦养育六个孩子的恩情重如山,遗憾的是我们再也不能报答他们了,唯一能做的也只是逢年过节在家祭时的心声祷告了。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在牛仔城吃西餐

这么大岁数,还没走进西餐店,真是大姑娘上花轿,第一次的经验,感到新奇。 这或许是时代在改变,环境在转变,可是我却难得体验,近来惊觉凿石城的西餐店仿佛越来越多,再不进去看看,自己就要变成化石了! 一从店门外,就觉得这间西餐店装簧十足,气派十分明显,我一拉开弹簧门,暗谈的灯光下,只见每个四方桌上稀稀落落两个人头,感觉好像有双青光眼正在窥视着我似的,这时我下意识的想掏出我的短枪,一防万一。,< The Good, The Bad & The Ugly>的画面不断在脑海出现。 找了桌位,发现位子不够容纳我们三大两小。只能凑一凑,不搭配,能坐也行了。 西餐就是配套的餐食,烧烤的大块肉,鸡、猪、鹿等任你选。大大的盘子,高高的饮料杯子,再加上闪闪发亮的齿纹尖刀与叉。西式文明感十足,待会儿,我要的套餐来了,让我好好品味一下,西餐的滋味。 在这种环境,不喝酒的确有伤风雅——进门一望,墙壁的海报都是酒的品牌在招徕。还有要命的黑社会暴力的VCD渲染,不是西方牛仔城酒吧里古典音乐演奏或cowboy的弹唱,实在令人失之交背。 咬着嚼着咽下去,再用刀将大块肉切小,用插送到觜 咬一咬,椰花也要切小,甚直大蘑菇也要劳驾自己把它切小,才能顺利送入口里。 临走时,我总觉得西餐未必适合小孩与上了年纪的人。来体验一下倒不妨,常来对我就吃不消,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环境气氛的不宜。

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人生有时不必太精明

人生有時不必太精明




Friendship is like a BOOK. It takes few seconds to burn, but it takes years to write.

友誼就像一本書。燒一本書只需要幾秒鐘,但寫一本書需要很多年。





人生有時不必太精明, 祝您 幸福得一蹋糊塗!



1.生活



“不要活得太累,不要忙得太疲憊;想吃了不要嫌貴,想穿了不要說浪費;心煩了找朋友聚會,瞌睡了倒頭就睡。心態平和永遠最美,天天快樂才對!告訴自己,我現在就開始開心起來!”





2.人生



“變老是人生的必修課,變成熟是人生的選修課;學會忘記是生活的技術,學會微笑是生活的藝術;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但不能跑調;淚水只能換來同情,汗水卻能贏得成功;知道看人背後的是智者,知道背後看人的是小人。”





3.講道理(台灣的“強辯”)



“和戀人講道理,是不想談了;和老婆講道理,是不想過了;和同事講道理,是不想混了;和上級講道理,是不想幹了;和老闆講道理,是不想升了;和鄰居講道理,是不想見了;和朋友講道理,是不想交了;和老師講道理,是不想學了;和權力講道理,是不想活了。”





4.做事有道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埸合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 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





5.為人



“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因為你終於有一天會發現,對一個人好,時間久了,那個人會把這一切看作是理所應當。很多人不是不夠好,而是對別人太好,卻不知你越對別人好,在他眼裡就越沒價值。其實本來是可以蠢到不計代價不顧回報的,但現實總是讓人寒了心。其實你明明知道,最卑賤不過感情,最涼不過是人心。”



6.“糊塗”



世間萬事,唯糊塗難得,難得糊塗。祝大家︰幸福得一蹋糊塗!關於“糊塗”的研究成果板橋先生的“難得糊塗”,廣為人知,被奉為信條。其實,古往今來的聖賢、智者,對此都深有研究,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請看 ——



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中庸



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無為



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消遙



墨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非攻



如來發現了“糊塗”,取名為︰忘我



中國傳統文化發現了“糊塗”,取名為︰和諧



世間萬事,唯糊塗難得,難得糊塗。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鱼狗的故事

孩提时,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受尽亲友白眼。父母为了一家七口的温饱,无奈改变方式谋生——父亲当流动鱼贩,母亲则重作冯妇当起胶工来,大哥辍学当学徒,姐姐作学校老师的帮佣,几乎一人总动员起来,连我和弟弟也要跟母亲到胶园讨生活,凌晨割胶,下午或雨天替园主除草拔草,有时砍柴锯木。打从一年级开始,我半工半读,环境逼我早晚与胶园为伍,生活仿佛与橡林结了不解之缘。

就这样,我与橡林有了相当深厚的感情。它简直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使我们念念不忘的是一切在胶林所经历的事故,被野狗追得哭哭啼啼,遇见毒蛇吐信时的恐惧感,被大蜥蜴吓得屁滚尿流的狼狈相,最尴尬的是冒雨抢收胶汁,被树根绊倒,胶汁淋透头发,整个星期头发都觉得粘粘,很不舒服,更不能梳理好,到学校被同学嘲笑。还劳动赵老师替我将后脑部分的头发梳理干净。

在胶林里,最难忘还是那段在溪流捞打架鱼的情景。涔涔的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群的鱼儿,轻摆着绚丽缤纷的鳍尾,自由自在的游动,吐口水,鱼儿就聚在一起,冷不防我用胶桶将它们一网打尽。这时耳根听到一阵熟悉的声音——拖长音的尖叫声。果然是一只鱼狗停栖在树枝上,探出蓝色的头来,颈侧白色,下半身浅橙棕,左右挥动着黑色的喙嘴,向四周仔细环顾一番,正在寻找小鱼的踪影。我静悄悄的趋向前,蹑手蹑脚地,小心翼翼的掏出弹弓,瞄准它,突然它迅速飞到溪流中间,低身子向水扑掠而起,黑色嘴刁着一条小鱼,轻巧的在我眼前,顷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回头看看胶桶,小溪流水纹渐渐扩散,我心头的涟漪也被一对浅蓝绿色的翅膀所拨动,逐渐扩大,直到消失。

又有一次,在胶林里捡拾枯枝时,不期然又遇见熟悉的鱼狗(翠鸟的别称),只身静静的站在树上,用黑嘴啄啄翅膀,我已掏出看家武器,正要把弹弓射出时,忽然间一声橡果爆裂的巨响,惊动了在树枝上栖息的蓝耳鱼狗,它一飞冲天,留下一阵尖叫声的长长回声。

在胶林生活的整七八年的岁月里,甚么鸟都被打中过,乌鸦,八哥,麻雀及火鸠等等,唯独鱼狗就从来没有被打中过,我也觉得奇怪,或许是我与它有一丝灵犀,总是在要发生冲突时及时化解。奇哉怪哉!后来升上高中就离开了橡林,从此就再也没有看见一只鱼狗了,可是说起鸟类,我总是对它印象深刻,是情有独钟吧,还是另有因由,我一时也说不出来。

自到如今,看到胶林,看到的听到的是火鸠,麻雀,乌鸦,八哥,燕子,偶尔清早也可听到猫头鹰的鸣叫声,一雄一雌,此起彼落,前后呼应,爱好大自然的我,也感到很宽慰。写作时一想到胶林就会联想到久违了的鱼狗,如今家里除了两老,平时生活作息,就是五条鱼与西施狗与我们相依为命了,于是我就把个人创建的部落格命名为:鱼狗部落格Kingfisherblogspot,投稿报章时采用新的笔名就叫做“鱼狗”——就算我纪念我养过的四条狗与五条鱼吧。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辅助记忆力的食物

很多人都认为记忆力的好坏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好的记忆力同样是可以后天养成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哪些食物可以增强记忆力。 1.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A、B1和C,属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考试期间适量常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柠檬、广柑、柚子等也有类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 2.玉蜀黍 玉蜀黍胚中富含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蜀黍中含水量谷氨酸较高,能帮助促进脑细胞代谢,常吃些玉蜀黍尤其是鲜玉蜀黍,具有健脑作用。 3.花生 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它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实验证实,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是名符其实的“长生果”。 4.鱼类 它们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5.黄梨 黄梨含有很多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锰,而且热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称它是能够提高人记忆力的水果。黄梨常是一些音乐家、歌星和演员最喜欢的水果,因为他们要背诵大量的乐谱、歌词和台词。 6.鸡蛋 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实验证明,吃鸡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外研究证实,每天吃1、2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给足够的胆碱,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7.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8.小米 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1和B2分别高于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质中含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临床观察发现,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时常吃点小米粥、小米饭,将益于脑的保健。 9.芝麻与核桃 这两种食品,均有补气、强筋、健脑功效。 10.龙眼与红枣 龙眼含有磷脂和胆碱,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传导。红枣能健脾开胃,理气解郁,对防治神经衰弱。增强记忆力有明显疗效。 11.金针菜(黄花菜) 金针菜对于神经过度疲劳的人来说,应大量食用,以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增强记忆力。

医生好介绍

今天放学后,我就直接驾车到县医务所去复诊。 来到医务所,与复诊的时间相差半小时,只好耐心等待,同时也拿起手机玩玩游戏,打发时间。 下午两点整,医务所人员开始正常操作,拿了病历表与验血报告,量了腰围、体重与血压后就到侯诊处等医生的传召。 一会儿就见到一位年轻的女医生,看了看我的一切报告,赞不绝口,这个血压good,那个胆固醇good。她就匆匆忙忙拿起药单照着前例写了两三行,还吩咐我药要照服。 我就乘机告诉她,最近排便不太顺利。想不到她就在一张等候号数的小纸上介绍我吃一种保健品。 我问她要到哪里买,她说药剂所就有得买。我嘴里说谢谢,心里却在想:这些新进来政府医院服务的医生,好,想像在做直销,想与她多聊几句也不容易。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那年那事,如今我全懂了

二十世纪初期,父亲与二伯父从潮汕飘洋过海来谋生,几经波折终于在马来亚柔佛州破舯舡新村落户,后来父亲娶了在胶林割胶的妈妈,婚后夫妻俩就经营杂货店。
孩提时,爸爸每晚收店后总是在大光灯下滴滴答答打算盘,然后用毛笔在流水簿上记帐,妈妈依照爸爸的吩咐将卖剩的鱼类,通常是用白鲳鱼煮鱼粥给家人当宵夜。
对照父亲平时的言谈举止,他好歹在唐山也曾经读过几年书,所以每当一家人在餐桌上时,他就滔滔不绝讲起他在祖国的人生经历:养猪种菜,卖菜被鹅追逐,放鸭到池塘捞鸭蛋,制作绿豆糕;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来自《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
我爸管教子女相当严格,平时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谁都怕他三分,他喝酒时就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教算盘时如果我的口诀错了,或是算盘拨错了他就用手敲我们的头部。有时他也在餐桌要叫我们跟着他念李世民的《百字箴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由于五十年代乡村地方文明物资短缺,除了学校,根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看到书本。可惜我母亲目不识丁,童年的精神粮食就是依靠爸爸亲口讲述他故乡的种种传说故事,尤其是那凄美的《姑嫂鸟》,寓意深刻,更使我至今难于忘怀。这段承载着一家人温馨、和谐、美好的回忆是我人生沧桑、怨愤郁结的转捩点。
我很喜欢听爸爸讲故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所讲述的故事总抱着怀疑的态度,或许因为身为子女的不太了解他在祖国的出身与经历。尤其是当他惨淡经营的杂货店生意逐渐走下坡,几经挣扎,回生乏术,债主不停上门催索,看在眼里,就是一家人凄凄惨惨,到头来还是不得不将店的经营结束了。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妈妈只好硬着头皮向外公求救,让她带着我们我们兄弟姐四人,在凌晨到胶园割胶。凌晨,妈妈最早起身淘米煮饭,等饭一熟就用筛将饭粒装入食格里,加一粒昨晚煮熟的咸鸭蛋或一片咸鱼干,就可以带着步行去胶园待休息时食用,留下来的稀粥就是午餐餐食了。
当时,妈妈常要我去赊账籴米。为了一家人的肚子,我只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到附近杂货店去,常遭白眼,已习以为常,旧账拖欠太久,店主对我喋喋不休,再三警告要付账了才能赊账,我明知家人理亏也只好哑忍,回家从不敢告诉父母亲。
有一回,由于我拖欠学校学费图体费太久,被班主任命令即刻回家向父亲要钱。无奈回到家,眼看父亲还自斟自酌在喝酒,我还没开口就被痛骂一顿。隔天,割了胶回家后,草草吃了点稀粥就想上学去。临走前再向他要钱交学杂费,他居然大发脾气,大吼一声,随手将我的书篮强过去,使劲一抛掉进五脚基外的沟渠里。爸爸突如其来的情绪转变使我痛苦哭泣不已。左邻右舍莫不向我家门张望,了解父亲个性的人,谁也不敢前来规劝。——这是我这一生最痛心疾首的一件尴尬往事。
可见,生意的失败对爸爸的确是个多么沉重的打击,他好像经不起这个挫折,沮丧、消沉让他成天愁眉苦脸,甚至借酒消愁,还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这种废话。从此,出门回家不但再也没有手信,只有醉醺醺的样子,教人觉得恐惧害怕,大有“山鱼欲来风满楼”的预感。他总把怨气、晦气强加在妈妈与我们这一大群孩子身上。因此,爸爸在我们心目中美好的形象开始损毁了,我们一家人开始躲避他,他一喝酒不是假睡就是借机溜走。连带他讲的姑嫂鸟从半信半疑到不信还疑,就当作爸爸信口开河,虚构瞎编的故事。
今年八月中旬,我应邀到圣谟那巴力双倪新华学校去代课。一早驱车到校,校园一片静谧,礼堂前两排的棕榈树叶随风微摇,像是向我招手,表示欢迎。我一下车,耳畔传来父亲口述鸟叫声——“嫂咕,嫂咕”(用潮州话发音)。这一刻,我对父亲口中姑嫂鸟的亲切感就有识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此刻的心情颇似欣赏一幅“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山水画,怎不教人赞叹造物的神奇,真善美哉!
这时我发现这里好像不陌生,只见校园四周树林环抱,一片片青葱翠绿,微风拂面,鲜爽的空气沁入心脾,令人精神抖擞。
乘着时候还早,师生还没来,我即刻蹑手蹑脚随着鸟传来叫声的方向跟踪,希望看一看传说中姑嫂鸟艳丽璀璨的样子,一来还原我对父亲的尊敬的形象;二来对我午夜梦回,梦牵魂萦的姑嫂鸟的形象化、人格化有一个清楚的交代,彻底的了解。
可是,事与愿违,在二十多天的追寻、探看,终究是听到姑嫂鸟的啼叫声,就是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服务期限结束离开新华学校时,我有点遗憾,失落的感觉。
在代课期间,我执意寻找姑嫂鸟的举动自然引来学生的好奇,他们纷纷向我问明来历。我就将父亲当年口述的传说一五一十说给学生们听,当着重温旧梦,也唤起自己当年对父亲的误解,该有个了断。
想当年,我刚出道是在风云激荡的七十年代,意识形态阶级化,对父亲祖国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同情弱势群体,业余也参与文谊活动,个人安危就变成他牵肠挂肚的烦琐事。后来逐渐了解,为了生计,离乡背井“放逐”到边佳兰去当临时教员也是父亲的主意。可见他用心良苦,为了我的前途,他到处拜托求人,而我还被蒙在鼓里。如今往事如烟,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对先父我深感歉疚。
依稀记得爸爸讲的民间传说就是——古时候在潮汕有一对姑嫂与母亲相依为命。姑嫂两人心灵手巧,工艺精湛,她俩刺绣花草鸟兽,莫不栩栩如生。她们都很孝敬瞎眼的老母亲。由于家境不好,一日三餐煮饭时在饭熟时就用竹筛把饭粒捞(潮州音hou)起来就变成白饭,剩下一些饭再熬成稀粥了。婆婆吃干饭耐饥,姑嫂两人只吃稀粥。
姑嫂两人感情融洽,经年累月嫂嫂已把刺绣花草鸟兽的技术传授给小姑了,唯独没有把黄梅花的刺绣功夫传授给小姑,那是因为嫂嫂自己根本没有亲眼看见黄梅花盛开发的样貌形状。
除夕晚上,就是山林黄梅花盛开的时刻,听说黄梅花也是一开即谢,机会难寻。好胜的小姑就瞒着妈妈带着划规悄悄出门去寻找黄梅花。临走时,再三交代嫂嫂淘米煮饭记得捞饭孝敬母亲。
小姑凭着个人坚强的意志,历尽千辛万苦的寻找都找不到黄梅的踪影,不幸的是小姑竟然被老虎叼走了!过了时辰,嫂嫂在家觉得不妙,淘米煮饭后就慌慌张张去寻找小姑,这时风呼呼,黄梅树叶沙沙响,嫂嫂一面找一面喊叫“细姑!细姑!”叫得她精疲力尽,终于在黄梅树下的草丛中发现一只锈花鞋、花规。花规上的鲜血滴透了杨梅花。顿时嫂嫂呼天喊地,痛苦流涕,走遍山林寻找小姑的尸体带回家。这时树林里竟然听到陌生的鸟儿啼叫的声音,叫声是那么凄怨、悲切。嫂嫂听起来简直撕心裂肺,原来小鸟就是小姑的化身,此时她正在叫“嫂咕!嫂咕!”原来小姑还在催促她快回家捞干饭,服伺家婆吃早餐。从此,潮汕人就把这美丽的小鸟叫做“姑嫂鸟”。美丽的传说至今在潮州家喻户晓,甚至搬上舞台,表扬子女儿媳孝敬父母,歌颂姑嫂和睦相处的美德。
如今父亲离开我已有二十六年了,当年总以为他凭空捏造民间传说故事也已成了过去,而他当年留下的算盘与古款打字机还存在,我破旧不堪的报生纸上遗留着是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我的阴历出生时辰。字迹像尖刀,铭刻在我心坎里。此情犹可成追忆,缅怀父亲当年处心积虑,却被身为子女的误解了,造成彼此之间的鸿沟逐渐扩大,就变成冷漠、隔阂。
星移斗转,事过境迁,午夜梦回,辗转难眠总想起姑嫂鸟凄切的啼叫声,父亲讲故事的往事历历在目。如今自己对文学的执著、对汉字的迷恋、对写作的热爱,难道不是父亲一手启蒙、启示、启迪而来的吗?虽然我做不成父亲刻意要我成就的书记或商人,可是却造就一名高不成,低不就的华校教师,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不就是我父子俩现实的心路历程?
我真没想到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我产生的影响既深又远,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承载着我父子两人美好的回忆。虽然我对父亲讳莫如深,敬而远之,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越想念父母当时对我们的好。我母亲在五十五年前溘然长逝后,父亲一个鳏夫,孑然一身,含辛如苦养育六个孩子的恩情重如山,遗憾的是我们再也不能报答他们了,唯一能做的也只是逢年过节在家祭时的心声祷告了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原来不老只是传说

在人生的过程中,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想象。千百年来,不老只是一种传说。如果当年秦始皇成功取得长生不老丹药,人类就不必恐惧面对死神的来临了。根据大马的死亡率:男性的寿命就只75岁,而女性的寿命80岁了。




其实65岁过后,大多数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体力与记忆力都开始减退;思维与反应迟钝,发生事故的风险提高,承受一般压力的局限变得更加弱了,因此不适合承当琐碎、复杂的事务,要不然在职场就没有退休这件事了。



尽管大多数的老人不肯认老,服老,还说怎么“人老心不老”,“年纪只是一个数目字”,其实这正好反映了老人执著的心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与年轻人一样,充英雄好汉,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结果自讨没趣,引人诟病。



或许只有衰老与生病倒是可以用养生与护理之道减缓,或减轻痛楚。不过劫数一到,还是要向阎罗王报到的,所谓“阎王要人三更死,岂可留人到五更”。



未老先衰,未富先老是人生的感慨。当代的人,尤其是想永远保持青春活力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美容,拉皮,吃保健品,上气功班,练瑜伽,林林总总的养生健体,莫不是为了暂缓衰老,延长寿命而已。可是无常一到来索命,还是无奈唉叹在人间“潇洒走一回”,这正好吻合一个真理——我们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任何时期都是这世间的过客而已。



因此,步入衰老人生阶段的老人应该自强不息,别幻想长命百岁,充分利用这段夕阳时光,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掌握、发挥自己的爱好与专长,大胆去做年轻时想做的事情,只要不给社会与子女增添麻烦,就算对社会有所贡献了。

其实人类不怕死。而是对老化的过程更加恐惧。苏东坡有诗为证:“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是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