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古早过年真开心

时下许多人都觉得,随着时代的转变,过年的滋味越来越平淡了。我有同感,其实过年只不过是个人心情的体会,它承载着生命轨迹的永恒记忆而已。 童年在家乡,每当农历新年来临时,家家户户送神后,动员家人大扫除。这时父母为张罗节庆的东西而愁眉不展。我不知道愁的滋味,除了上学,其他时间就消磨、嬉戏在广袤的胶林里,它是我零钱的源头活水,潺潺的溪流都是我们徘徊、逗留的驿站。 傍晚回到家,看到妈妈与姐姐忙着蒸年糕,烘烤各种模型的蛋糕(Kuih baulu),香喷喷的,看了口水直流。母亲不让我们吃,她装满了一罐就往橱上端搁着,与一罐炼乳、一小罐的阿华田并排。妈妈还警告我们兄弟不能偷吃,“过年招待客人用的”,我们只能眼巴巴抬头望,口水猛往肚子里吞。 这时,邻居传来阵阵旋律优美的年歌,《迎春花》、《大地回春》、《春风吻上我的脸》。在夜深人静时,耳畔传来充满喜庆的气氛的歌声,百听不厌,听出好心情来。躺在硬绷绷的木床上,眼睛虽合上,脑海却盘算隔天替园主拔草得来的两三毛钱,用橡胶带绑在裤袋,偷买一包红彤彤的鞭炮,然后将一串二十粒的小红炮拆开,呼朋唤友在胶园、大街小巷,毫无忌惮一次一粒燃放,此起彼落的爆竹声响,感觉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了。 除夕前一天,爸爸总要我留在大灶边,添柴火、拔鸭毛,看他卤鸭。隔天又在他身边听候使唤,洗菜切菜,切鲍鱼时我会请示舌尖。 爸爸花了心思,准备了各种祭祀牲礼,例如:卤鸭、油煎午鱼、鲍鱼咸菜、鱿鱼炒蒜、猪丝炒笋等含有好意兆的菜肴,加上蕉柑四粒、三碗饭、酒杯茶杯以及金银神绽等摆满了整张桌子祭祀祖先。首先由爸爸点上蜡烛后,全家人一起拈炷香跪拜,酒茶过三巡,焚烧神锭后,以白酒还酹,祭祖仪式开算完毕。 傍晚,一道道美味佳肴摆在眼前,爸爸的心情像当年的橡胶行情一样有起有落,看他喝酒讲话就知道了,当晚有汽水喝,我真开心,当时大家开开心心在一起,把团年饭吃出家的温馨、和谐的味道来。 大年初一吃了早点甜品后就拿了两对蕉柑,欢天喜地向外公外婆拜年。公婆给的红包得上交母亲。妈妈赶紧到房间掉换红包,再给回舅母最小的孩子。我有三个弟弟,根本没机会拿到红包,可是还是很高兴,有新衣穿有糖果吃就心满意足了。 如今星移斗转,事过境迁,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盛,过日子的内涵却越来越贫乏,难免就会回味古早过年的滋味。童年虽在穷困中度过,可是穷开心的日子更充实,就像古早拜年时,在潮州亲朋戚友家,口里含着橄榄,慢慢咀嚼,先苦涩后甘香最后平淡,自得其乐,也回味无穷。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怨“烟”相报何时了?

在民主国家,烟客享有抽烟的自由;非烟客应该享有拒绝二手烟的自由。可是,在我国,非烟客想在公共场所享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力却被剥夺了!我没有染上抽烟的嗜好,家人自由呼吸的空间没有被我污染了。因此,我对抽烟的人有点反感,常埋怨别人抽烟,但是又拿烟客没办法,因为他们并没犯法。


我埋怨政府,明知抽烟对人体与环境有害处,可是偏偏为了抽取大笔可观的“罪恶税”,却没有勇气全面禁止人民抽烟,只是虚情假意的鼓励人民远离抽烟的坏习惯。

其实,我也曾经抽过烟,不过那是童年往事。当时我还是小学生,校长与老师都公开抽烟。父亲开杂货店,店里也有卖香烟。父亲与大哥父子俩也抽上瘾,我常跟在他们身边,甚至进出私烟馆,目濡耳染,不久也学大人抽烟。在胶园割胶时,偶尔抽抽香烟来驱赶蚊子(后来发现是借口);再者当时家里用马桶厕所,一走进厕所就感觉臭气薰天,于是在厕所内备常有半截香烟,我就这样似模似样学会抽烟了,只是我觉得自己幸运,没有染上烟瘾。

现在,我非常讨厌别人抽烟,尤其是在有冷气设备的饮食店,虽然四壁都有禁止吸烟的告示,顾客视若无睹,常见有客户吃喝完毕后,不肯马上走,还大剌剌的在他妻小面前慢条斯理地点燃香烟,狠狠地吸一口,然后使劲地呼出一圈圈的烟雾弥漫空间。孰可忍,孰不可忍。为此,我几次向老板投诉、报告都不得要领,自讨没趣,因为老板根本不想得罪顾客。

饮食店老板公然漠视公共环境卫生,烟客将民众健康踩在脚下,到底烟客是居什么心态?是个人形象、气派、心情在作祟吗?或许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为抽烟不就是在口腔吸聚一口烟雾,然后再从鼻腔把烟雾呼散出去吗?莫非烟客想体验一下自我的感觉,还是所谓:回味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那种飘飘欲仙的境界?

至于非烟客像你我,就要自己保重了!“怨烟”相报何时了?



我永远怀念的理校长

1967年,我刚从High School毕业即待业家中,后来机会来了,就到凿石城河边米铺当苦力,包吃两餐,工钱每月五十块,寄住在伯父家。


在母校校长的引荐下,加上家人的鼓励,于是我转换人生轨道,从蓝领变白领,从此早上就从阿布吧卡踩脚车去教书。

那年十月四日一早,我带这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女校当产假代课老师。月薪马币137.50,专门教导国语(Bahasa Kebangsaan)。当时的国语没现在那么艰难深奥。

当时市区爱群女校由理拱秀先生掌校,她看到我肯来报到,喜出望外,带领我到办公室,交代我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要严格。我领取了教学记录簿与教科书后就由她带领我到六年级班上,她先向学生训话,临走前她还叮咛学生要听老师的教诲。

在四十二天的短暂教学日子里,理校长总爱穿著旗袍,给人形象端庄优雅,印象深刻。她常对人笑言我是“万绿从中一点红”的唯一男老师,常问我“有学生欺负你吗?”,“对她们不必太客气”,总之在教学工作上,她对教育儿童的理念很坚持,管理方面认真严谨。她稍微得闲就与我搭讪,不断鼓励我自强不息。在刚开始的几天,我有点不能适应,生怕误人子弟,贻笑大方,想打退堂鼓。可是在她再三开导之下,我有所领悟,教学方面逐渐上轨道。只是这毕竟是一所女校,自己是菜鸟,身处环境真有点腼腆,上厕所解手更尴尬万分,因为老师厕所设在女生厕所内。

下课到办公室时,看到桌子上有碗米粉摆着,当时食堂给老师准备的食物必须先预定,原来是校长通过阿燕姐为我准备的点心,可见理校长爱护晚辈无微不至。人家说她很性格严肃,脸上几乎笑意,可是我觉得她和蔼可亲,好像母亲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温馨、体贴。

如今噩耗传来,享寿90高龄的理校长溘然长逝,不免惋惜,回想往事,不胜唏嘘。当年她那一袭旗袍,一丝不苟的微笑,至今尚亲切地在我脑海萦绕。敬爱的人,愿她一路走好,在极乐世界安息吧!我永远怀念您!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

1942年11月1日,大日本帝國政府設立大東亞省,根據東條英機的提議,統合了原先的拓務省、興亞院、對滿事務局、外務省東亞局與南洋局,以便「政策一元化」。青木一男為首任大東亞大臣,下設官房、參事、總務局、滿洲事務局、支那事務局與南方事務局。重光葵、鈴木貫太郎、東鄉茂德都曾經擔任過大東亞大臣。建設東亞新秩序,就是大東亞省的一元化政策宣傳吧。


日本真是认同的同文同種?當然是認同的啦,所以要講愛國愛民,日本人是最愛支囯支民的。日本人一直處於未受污染的列國時代,遣使隋唐是學習在支那中轉的佛教,而非學習支化。崖山之后无华夏,这之后日本人就不认可了?崖山之後,華夏的中心就是日本了,支那只是華夏的外圍啦。与支那人談起同文同種,正是日本人的大慈大悲。日本所谓的恢复中华也是自视为中华或华夏的代理人而已,并不是继承了什么。



西化殖民加劇了東方的腐敗分化,又為共產思潮奠定了溫床。根源在於,西方殖民體系之不適應東方,甚至刻意誤導。崇尚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西方文化,反而促進了東方的腐化墮落,道德崩潰。东亚黄种人与西方白人的文明差异?這是因為,西方自由是經過了嚴格的宗教時代的千年洗禮;而東方未曾,且是密集依存的社會。權貴精英們既從密集社會榨取財富,又為之承擔治理責任和道德責任,例如宗族祠堂和儒教私塾等等體系。西化之後,支式權貴精英們成為殖民代理,還是從密集社會榨取財富,卻又享受西式自由,不為之承擔責任,故有支式社會的斷裂,分化。



美英法荷等等殖民者,在東方的支那,以及印尼馬來菲律賓等地的策略是一樣的,直到今天還是如此,例如坡支,僅僅扶持幾個殖民代理,放任自由,而不致力於真正的承擔責任,改造東亞。因為,西人歷來自由散漫,個人尊嚴,好比放羊,而不知東方社會的惰性,需要強力的驅趕豬群出豬圈。就如馬科斯,薩達姆,等等,都是西方殖民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毒瘤,由於托賴了西方文明,而比古代暴君更加殘暴,東方也更加的失衡。



日本人最了解東亞,也最了解西化殖民的為禍劇烈,所以希望為東亞承擔責任,首先從人種最為相近的韓台滿支等處下手,希望統合東亞,真正的整體的高效的吸收西方文明,成長起來,而不詖西化潮流所沖垮。特別是俄國赤化之後,西方列強為了利益而採取綏靖政策,東亞情勢已經十分危險。日本人大慈大悲,發起了太平洋大戰,深得東亞有識之士的歡迎,贏得了汪精衛,昂山等的合作,既打破了西方利益壟斷,又遏制了赤潮。



所以,英美与蘇俄聯手,打擊日本,甚至無恥的動用核武器。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日本為全人類承擔了核武代價。二次大戰,西歐与日本兩敗俱傷。最大贏家,是共產國際,最深受害,是東亞屁民。東亞屁民受害最深的,又是支囯的支人及南洋各國的支僑。



東亞文明在未来是否会融合?不會的,因為東亞地形支離破碎,宛如群島。最為惡劣的因素,猶太人控制著美國,禁止日本領導東亞,甚至慫恿韓支牽制日本。想要東亞崛起,就要恢復日本主導,就要顛覆太平洋戰爭的結論。猶太人會答應嗎?當代,猶和華的魔影籠罩東亞,讓猶太人更加竊喜。猶太人根本就不信神,只是用他們的祖宗猶和華偷換了上帝,就是狡黠和暴力的化身。東亞沒有基督教,只有支猶教,以為信奉猶和華就能脫離苦海,其實只會陷入更深。



根本矛盾就是兩大神濕婆和比詩努的戰鬥,猶太教是濕婆的盜版,佛佗教是比詩努的演化,二者水火不容。宗教擴張的最大動力,是其庸俗化,對人性的投合性。能夠對抗猶太嫡傳之伊教的,只有佛教。大家知道錫克教吧,就是佛教的一種,在旁遮普等地抵禦住了穆斯林。大家所見的包頭的印度阿三,其實都是錫克教徒。錫克教,就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間。佛教的變種,有錫克教,還有耆那教,等等。其中以錫克教最有價值,因其不同於一般佛教的東郭先生,堅決主張護法除魔,決不放棄自衛,而且理論教義都很理性。



傳統的佛教,是不行的,主張寧可人殺我,絕不我殺人。佛教是雅利安文明的遺留,希臘化的結晶,曾經廣泛傳布于西亞直到以色列,東歐,希臘等地。人類的貪欲無窮啊,苦海何時有邊呢?





2013年12月18日星期三

当红毛榴莲成熟时

一鳞半爪话童年


童年时生长在新村,家道中落后,就随着母亲到树胶园拜树头,养家活口。起早摸黑,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一面做工,一面享受生活的情趣。这段日子也过得忙有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胶园的主人是外祖父,又是外祖父的旧家园,所以种了各种水果树,除了季节性的果树如:榴莲、红毛丹、山竹外,还有香蕉、番石榴、野荔枝、杨桃等等,其中我对红毛榴莲特别有好感,不是因为它那酸的滋味,只是我常在割胶休息时段喜欢爬在树上,寻找成熟的红毛榴莲,然后呆在树上,双手里拿着它,小心翼翼将果皮剥开。在手上的红毛榴莲外皮浅绿果肉雪白,果肉有很多又硬又黑的种子。妈妈嘱咐我吃时要小心,别吃太快,把种子咽下肚子里。

妈妈也常常带我在园里走走看看,告诉我每一棵榴莲树的名称,而那棵我常爬的树就叫“红毛”。有时候连续两三天下大雨,不能割胶,等到再回到胶园时,往往发现红毛身上好像少了一两个果实。在树下也找不到红毛榴莲的踪影,可能被猴子叼走了。如果它还在树上,开始成熟,松鼠嘴最灵敏,它会把红毛榴莲吃了,留下一个个坑坑洞洞,等待我来收拾。当然,如果我们没有注意红毛的进展,果实太熟了,有没有被猴子、果子狸、松鼠等“照顾”,烂熟了它自动会掉在地上当肥料。



有一回,眼看有几粒红毛榴莲就快成熟了,我怕会被松鼠抢先机,就执意先下手为强,采了带回家收藏。妈妈告诉我把它藏在米桶快成熟。两三天后想起拿来吃,居然被哥哥与姐姐捷足先登,不让我知道就吃掉了。



回忆在胶园里的童年往事,我宛如鱼得水,吃的穿的用的全靠胶林;游戏耍乐尽在外公的胶园里。如今,胶园易主了,我也只能在梦境找往日追赶松鼠偷吃红毛榴莲了!







想当年,我们在河里裸泳

一鳞半爪话童年

童年住在新村,爸妈整天起早摸黑在杂货店里忙忙碌碌,我和弟弟就与左邻右舍的孩童,不约而同到新村里的小河游泳。


小河距离我家大约一箭之遥。这条小河就是凿石县新邦干南的支流,每月农历初三或十八潮水一涨,河水清澈,水深一米左右。五十年代,家乡还没有自来水的设施,平时两岸居民都在这里挑水洗澡、洗衣服。偶尔从有人类的粪便,枯枝败叶,鸡鸭的尸体等从上流漂浮下来。这些污秽,想当年的我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每逢周末,雨过天晴,一大群小男孩就不约而一窝蜂似地同到小河来游泳嬉戏。大家七手八脚跳到水里去,游了一会儿,比赛看谁先到目标,玩打水战,叠罗汉摔跤,抢球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较大胆的朋党站在倒下来又横跨在河面上树干上,提出挑战,看谁可以与他摔交,掉下水的就算输。也有些朋友模仿电影里的泰山,双手十指在嘴巴边微合成圆形,大喊:“噢噢噢一噢!”几声,然后从树干上纵身一跳,扑通一声掉下水里,好一阵子才探出头来。更无聊的是这些年龄约十出岁左右的男童,七八人居然赤裸裸,一字排开站在倒树干上比子孙根的长短!

我们大家可以在水中无拘无束,胡闹嬉戏连续几个小时,从下午到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肤色暗淡的十个手指头布满皱纹,彼此都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才会想到回家。

有一次,是学校放假,倾盆大雨过后,我呼朋唤友一起到小河寻找乐趣。游了最少有两三个小时,妈妈悄悄提着藤条到小河来,我们就躲在河边草从中,等妈妈走远了,想找回自己的裤子穿,发现裤子不翼而飞了。幸亏,小河距离我家店屋不过一百米,只好硬着头皮,一丝不挂地快跑回家,然后像小偷一样蹑手蹑脚从后门溜进去。饭锅的锅巴被井水浸泡,当晚就猛吞口水,挨饿过夜了。

一大群的伙伴,整天到处寻找游戏欢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忧无虑,就这样悠哉闲哉的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

草上飞跃的足球

一鳞半爪话童年

我的童年在胶林环抱的破肿舡渡过。除了胶林,就是新村华校附近的菜园、垃圾焚化炉,还有与菜园相隔一衣带水的柏油路。村里彭古鲁的住宅大门就朝向足球场敞开。这几个熟悉的地方都有美丽、温馨的回忆。


五十年代,马来亚是名闻遐迩的羽球王国,教科书内有课文教导,老师在课堂说得天花乱坠,可是校园内只有乒乓与篮球。平时下课若有机会,轮流打两下子又上课了。

每天放学回家必须经过足球场,每到傍晚时分,球场上集合了从四方八面踊来马来友族同胞踢足球。我对足球情有独锺,常常在球场留连忘返,尤其是有足球赛时,上学时看到球场龙门挂了网,球场边插上三角小红旗。还没放学,心思早就飞到足球场里来徘徊了。

每逢雨季来临时,不必到胶园割胶,喜出望外,我和弟弟一呼百诺,左邻右舍的小朋友邀约一起到足球场去游戏玩乐,追赶跑跳碰,乐趣融融。当时我们没有足球,只能要瓦楞纸与报纸包扎成球状当足球踢。后来我们这群朋党集合起来,筹聚零钱交给黄子珍老师,要求他替我们到市区买一粒足球。

黄老师为人和蔼可亲,笑口常开,要是我英文拼写(spelling)一百分,他就奖励我们——一百分赏两粒糖;进步或八十分,奖赏一粒,同学们对他倍感亲切。

不久,一粒直径七八厘米的胶球就交到我这队长手上,当时的兴奋与欢乐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心里期盼赶快放学回家,到足球场去拼博个痛快。

从那时开始,一有机会我们一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三五成群,只要有球在,晴天阴霾,细雨飘飘,总是赤膊光脚争先恐后往草场上追逐足球。由于没有成人指导,我们一窝蜂似的追逐着一粒球。草场久没人修剪,芒草高过膝盖,野性、傻劲、冲着一粒充满魔力的足球在草上飞跃、跳动、翻滚,甚至下雨、闪电、响雷,我们还是如醉如痴穷追不舍,尤其是靠近龙门禁区,处处窟窿积水,泥泞不堪,彼此两队人马还是纠缠不休,人人想直捣龙门建功,谁不想临门一脚?往往非得搞到大家筋疲力尽才依依不舍回家不可。

童年足球场上的欢呼永远是珍贵的回忆,如今想起不胜唏嘘,知年华不为人留,如今草上飞跃的球影历历在目,而人影却越来越模糊。



一鳞半爪话童年

翻书报数比输赢


有人说,往事是人生的点缀,对于别人或许是件好事,值得再三提起。可是我的 童年往事却是件荒唐的事,说起来有点内疚;不说,可能就要带进棺材里了!


童年在胶园里过,当时学校在下午十二点半才上课,我们好多同学都是胶工的孩子。如果碰上昨晚下大雨,没割胶,总会提早到学校去,然后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聚赌,永远不会被师长发现,因为师长们都是从城里乘巴士、搭的士来乡下教书。

当时,我们的书包是个篮子,里边书本寥寥可数。每天只把轻便的书包挂在手肘或五个手指拎着步行到学校上课。

来到学校,草场低洼之处是一滩滩的水,时而还飘着鹅毛细雨,于是就有人从书包里拿出课本来叫阵,玩一种翻书报数比赛的游戏。输赢就是书包里的橡胶带、汽水盖和香烟盒。当然也有人在课室两个门边看水,怕万一被老师发现。

游戏玩法就是轮流翻书看页数,比赛大小——25等于7点,28就是十点,29等于11,也就是“瞎眼”,以此类推。当时,乡村里没看到什么玩具,我们这群调皮好玩的学童乐此不疲,大家兴致高昂,玩得不亦乐乎,一直玩到钟声响了,老师进课室上课了才肯罢手。其实,在学校是不准玩这类含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当时,我们童心未泯,日以继夜只想聚众玩耍嬉戏,根本不知道这翻书游戏就是大人们形式上的一种聚赌,虽然我们身上根本没有金钱,只是街上捡来的废物——橡胶带、汽水盖和香烟盒等。

所谓鸡蛋密密都有缝,后来校方严禁学生带橡胶带、香烟盒、汽水盖到学校来。我们一般爱玩又胡闹的只得把聚玩翻书报数的游戏搬到校外去继续玩耍了。

往事只能回味,当时在乡野地方,男孩儿几乎是天生天养,个个调皮捣蛋,什么都可以玩出趣味来,一时的糊涂、根本不知道那是犯规的事,如今物换星移,回想童年和玩伴在一起的嘻嘻哈哈情景、点滴在心头,忆及个人不幸遭遇难免唏嘘不已!

一鳞半爪话童年

童年胶园里的岁月



在与胶园打交道的日子里,最令人难堪的被野狗追得哭哭啼啼,遇见拦路的毒蛇吐信产生的恐惧感,还有被大蜥蜴奔蹿吓得几乎屁滚尿流的尴尬状况。最狼狈的一幕是下了一阵骤雨,抢收胶汁时太紧张被树根绊倒,打翻胶桶,被溅出的胶汁淋湿了头发,整个星期头发黏黏,不能梳理好,到了学校还被同学讥笑,还麻烦赵老师替我解围脱困,帮我清理头发与颈项后面的贴身的胶垢。

在胶园里最难忘的是在小河边打捞打架鱼的情景,潺孱的流水声,清澈见底的河水,一群群五彩缤纷的打架鱼,看在眼里,痒在心里,吐一吐口水,撒些饼干碎屑,鱼群即时汇聚,用胶桶一捞就可以将它们一桶打尽。这时,耳畔响起一阵熟悉的鸟叫声——拖长音的鸣叫,果然是一只鱼狗(翠鸟)在树枝上栖息,蓝色的头,颈侧雪白,翅膀蔚蓝,下半身浅橙粽,左右挥动着长喙,居高临下,向树下周围的河面鸟瞰一番,正在寻找鱼群的踪影。我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从裤袋里掏出拉士的(弹弓)正要瞄准它,突然一阵橡果爆裂声,接着橡籽四处弹飞着地的声响,惊动了树上的鱼狗,只见它机警又迅速向河面飞掠而起,喙啄一条小鱼,灵活轻巧的在我眼前一掠而过,顷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头定神一看,河水流纹渐渐扩散,心头的涟漪也被一对蓝色翅膀所波动,逐渐扩大,直到消失。

在胶园割胶的岁月里,常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更何况是活生生的小动物?心里总想要拥有它,什么鸟类都是我拉士的的瞄准目标,听人说乌鸦叫不吉利,听到它哑哑叫就赶紧追打它,火鸠、八哥、麻雀常看到,唯独鱼狗还没有被我瞄准过,更不用说射出弹弓的橡籽。或许是我与它情有独钟,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总要在紧要关头就嘎然而止,难道冥冥中注定我与它有缘,要不然对它的形象与感情那么深刻?


2013年12月15日星期日

一鳞半爪话童年

想当年,我们在河里裸泳

童年住在新村,爸妈整天起早摸黑在杂货店里忙忙碌碌,我和弟弟就与左邻右舍的孩童,不约而同到新村里的小河游泳。


小河距离我家大约一箭之遥。这条小河就是凿石县新邦干南的支流,每月农历初三或十八潮水一涨,河水清澈,水深一米左右。五十年代,家乡还没有自来水的设施,平时两岸居民都在这里挑水洗澡、洗衣服。偶尔从有人类的粪便,枯枝败叶,鸡鸭的尸体等从上流漂浮下来。这些污秽,想当年的我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每逢周末,雨过天晴,一大群小男孩就不约而一窝蜂似地同到小河来游泳嬉戏。大家七手八脚跳到水里去,游了一会儿,比赛看谁先到目标,玩打水战,叠罗汉摔跤,抢球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较大胆的朋党站在倒下来又横跨在河面上树干上,提出挑战,看谁可以与他摔交,掉下水的就算输。也有些朋友模仿电影里的泰山,双手十指在嘴巴边微合成圆形,大喊:“噢噢噢一噢!”几声,然后从树干上纵身一跳,扑通一声掉下水里,好一阵子才探出头来。更无聊的是这些年龄约十出岁左右的男童,七八人居然赤裸裸,一字排开站在倒树干上比子孙根的长短!

我们大家可以在水中无拘无束,胡闹嬉戏连续几个小时,从下午到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肤色暗淡的十个手指头布满皱纹,彼此都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才会想到回家。

有一次,是学校放假,倾盆大雨过后,我呼朋唤友一起到小河寻找乐趣。游了最少有两三个小时,妈妈悄悄提着藤条到小河来,我们就躲在河边草从中,等妈妈走远了,想找回自己的裤子穿,发现裤子不翼而飞了。幸亏,小河距离我家店屋不过一百米,只好硬着头皮,一丝不挂地快跑回家,然后像小偷一样蹑手蹑脚从后门溜进去。饭锅的锅巴被井水浸泡,当晚就猛吞口水,挨饿过夜了。

一大群的伙伴,整天到处寻找游戏欢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忧无虑,就这样悠哉闲哉的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

我们要随时提高警惕

根据卫生部的最新数据,我国至今已有七十一人因骨痛热症而死,他们都是不幸遭黑斑纹叮咬而感染病毒的三万宗病例中的死者,可见黑斑蚊繁殖的温床都处都有,可谓家家户户都潜伏病毒的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

由于本县医院有人感染骨痛热症的病例,所以近来住区每到傍晚时分,当居民家人还忙着准备晚餐或正要吃晚饭时,就听到卫生局派人出动,通过扬声器通知有关当局派人上门喷射灭蚊雾剂,杜绝黑斑蚊繁殖。这是当局出于善意的安排,我们身为居民的理应热烈响应。可是为何就定在黄昏时分呢?虽然有科学根据说黑斑蚊常在傍晚出现,为何不提前或挪后一两个小时,方便居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呢?

不久前的一个早上,县卫生局为扑灭黑斑蚊繁殖的地点,又派人挨家挨户检查黑斑蚊,可是官员大都是不得要领,因为我的住区居民不是顾家的老人就是不谙国语的妇孺,加上治安不靖,附近有外劳住区,受负面新闻报道影响,人人怕被栽赃嫁祸,不是籍口闭门谢客,就是躲在家里不理睬上门的两个不速之客。

说我们这边是黑斑蚊潜伏的高风险区,可是很多卫生官员竟然看不到住区好多蚊虫滋长的温床,譬如:路边坑坑洞洞、塑料垃圾袋、废置的建筑垃圾堆、旧垃圾桶盖的积水,这些官爷好像没看到似的,这种现象官僚作风真教人痛心疾首!

当官爷们采取这样的行动——眼前经过的大象没看到,对面河岸的苍蝇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人民就应该随时提高警惕,及时扑灭黑斑蚊,同时提防不肖的官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一鳞半爪话童年之三

粘贴红蜻蜓

我喜欢听小虎队的《红蜻蜓》,每当听到吴奇隆与队友合唱着“飞呀!飞呀!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游戏在空中不断追逐它的梦”,自然而然联想起旧课文里诗句“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不知不觉就想起儿时的荒唐事来。


每当父母在杂货店忙得不可开交时,我就静悄悄的从后门溜跑了,临走时不忘携带我捕捉蜻蜓的工具,那是一支半丈长的橡树枝桠,树枝末端绑着椰蒂,而椰蒂末端则涂上胶丝掺和煤油制成的黏胶。

我一口气跑到距离我家数百码外的水沟去,这时烈阳当空照,这里早有一些朋党汗流挟背,仔细在寻找蜻蜓的踪影了。我后来居上,也想加入追寻红色蜻蜓。只要一看到红色蜻蜓在水沟边盘旋,我们会耐心等待它们在野花野草栖息,然后才伸出工具,小心翼翼的将黏胶粘贴往蜻蜓身上沾,这样就可以轻易的把蜻蜓捉拿到手。偶而我和朋党们还是会为了争取红色蜻蜓而闹别扭,甚至发生口角。不过不久我们又和好如初,又在一起嬉戏胡闹了。

晚上,店门关闭,爸爸埋头打算盘,妈妈与姐姐到邻居三姨家拜访。我就将蜻蜓捉来,用纱线戏在蜻蜓尾部,线的另一端黑豆,然后使劲一抛,让蜻蜓自由飞翔,可能负荷太重,蜻蜓飞不起,只能在地面兜圈子,若的小弟们拍手叫好。不料妈妈与姐姐回来看到了,一面骂我残忍,一面开门把蜻蜓放走。

诚如歌词所唱出的“红色蜻蜓是我小时候的小小英雄,多希望有一天能和它一起飞。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经慢慢长大了。红色的蜻蜓曾几何时,也在我的岁月慢慢不见了。”

童年糗事已成了个人成长过程的痕迹,随着岁月的增长,心目中红蜻蜓的身影依然没有泯灭,对年幼无知的我,把快乐建立在摧残红蜻蜓的恶作剧隐约留下了几许的歉疚,久久挥之不去!



竹椅上的童年

一鳞半爪话童年之一

不久前到麻坡逛大众书局,在轻松小站午膳 ,偶然看到蛮有古早味的竹椅 。于是我就专找一张来坐一坐。退休后我平时爱穿短裤出门,个人觉得轻松自在。当屁股与大腿一接触竹椅 ,顿时有一阵冰凉的感觉沁入心窝,倍感亲切、温馨。真没想到阔别了六十七年的坐椅,仿佛坐上时光隧道机,瞬间我的回忆好像就坠入奇异梦幻的境界,重投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一样。


离我久远的童年就在胶林环抱的乡镇度过,身为家里的老三,上有父母、兄姐,常常从长辈与邻居的追忆与叙述中,就是把我与竹椅的关系扯在一起。

父母一大早就起身打开杂货店营业,接着总把我连人带椅摆在门口。除非肚子饿了哭哭啼啼,要不然没有人理睬我,任我两条鼻涕直流进嘴里,邋邋遢遢的样子。当时小孩盛行身穿肚兜 ,下体只着著开档裤,宝贝的“小鸟”着处裤底特别开个通风洞口,撒尿“系听尊便”,只有大便了,臭味引人注意,妈妈才舍得放下手中琐 碎事务,赶紧替我用天井大瓮的雨水清洗 。

就这样,我七个多月的婴孩期就开始坐阵竹椅,直到周岁有余,听说这时候的我已不想受束缚,开始坐立不安了,竹椅再也绑捆不住我的双脚了。左邻右舍只关叫我“孟加里”——意思就是看门的司阍;有时又以“大材”叫唤我。父亲对别人也这样称呼我,他说我当年枯坐在竹椅上,也没玩具把玩,竟然整天不哭不闹,有时竟然歪斜着头颅 ,嘴角口水直流就呼呼入睡了,样子真有点傻里傻气的。当然,这些匿称直到我入学了才逐渐被人淡忘、湮没无闻。

如今童年离我毕竟遥远了,而竹椅给我孩提美好的印象更加深了。我对父母为生活艰苦奋斗的敬佩。在那物资匮缺的年代,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更教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写自己名字的故事

一鳞半爪话童年之一


大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马来亚时出生,我比较幸运,造物派我在蝗军战败投降后,英国殖民地主义者重返马来亚后才出世,这或许就是老人家所说的“宁作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吧,所以我爸就到警察局替我取了个名字——庆生。出现在我报生纸上是爸爸用毛笔写的笔迹,娟秀、洒脱、苍劲,清晰,深刻的萦围在我脑海里——这张纸冥冥中注定了我一辈子的命运,生辰八字好不好,我从来就没有去算计过。


马来亚独立前夕,火炬运动还没开始,我家乡破舯舡的华校就在1955年成立。我就在这所新村小学读一年级。我是个超龄生,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也就是华文导师陈秀琳老师就要我们全班学生在方格簿上整页写完自己的名字。整九岁的孩子头一次握笔写正楷华文繁体字,没什么把握,最后还劳动老师握着右手,一笔一画,小心翼翼按照笔顺写在方格子里。对一个好动的孩子来说,简直真是要命的事!

当时,全村孩子们凌晨需要协助父母割胶或洗胶杯,所以学校在下午十二点后才敲钟上课。乡镇没有自来水与电流供应,放学回家后已是太阳下山,夜幕低垂时分了。

身为半工半读的学生,傍晚放学回后,赶紧在家里天井冲凉后草草吃了晚饭就在煤气灯下书写自己的名字,我的姓氏9画,中字按族谱辈份6画,名字15画,三个字一共三十画。老师用红色墨水笔把范字写在自己簿子上,然后命令我们明天一定写完上交。师命难违啊!

低头伏案写着写着,渐渐的发现家人一个一个上床睡了,妈妈也催促我快点写完谁觉,明天凌晨三点要起床割胶。他们越催我越心急,不巧煤油灯就快要没油了,从天井吹来晚风阵阵,灯光忽明忽暗,黑暗带来恐怖感,孤单一人悲感凄凉,想着想着,不觉眼眶泪水满盈,鼻涕也流下来了,只差没有嚎啕大哭。最后索性不写了,把簿子放进篮子里,赶快到床边穿上木屐到天井边洗脚,然后抹干上床睡觉。

这就是我当年第一天上课读书写字的糗事。如今,我还是耿耿于怀。

2013年12月5日星期四

俯首甘为孺子牛

退休后,我连续四年当合约老师,七年前就开始当任代课老师,仿佛回到当初出道时也是从女老师生产代课开始。退休后,除了出国旅行,有校长来电要我代课,我随传随到。被人需要的满足感是挺过瘾的,我也乐意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自己通晓华、巫、英三种语文,各科的PCK尚能掌握,因此,在教学方面游刃有余,校方行政人员不必更改授课时间表,省却拔一发动全身的麻烦。时兴的ICT略懂一二,不至于在新的教学辅助教具方面落伍, 评估学生学习进展方面,什么Band,Descriptor,Evidence虽是繁杂琐碎一点,可是万事起头难,只须稍加拟定计划,按部就班,然后循序渐进,什么艰难困苦都可以一一迎刃而解。


这七年来,常有女教师生产,我先后断断续续到四五所华小当代课老师,除了语文科之外,就是科学与数学,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科目,到那一所学校教学都可以适应。由于自己年近古稀,学术资格不高,为人随和,可以轻易与年轻的老师沟通,课业方面的协商与合作也没有难题;平时与活泼可爱的孩子思想沟通,情感交流,没有隔阂,预期教学效果方面往往能顺利水到渠成。

我一向喜欢孩子,总把他们当着是自己的孩子来教导,打骂方式成了历史,如今我用激励的方式开导他们,将家里孩子们用过的故事图书鼓励他们阅读。我到那里,图书、铅笔、胶擦等就送到那里,心里总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这些秧苗快高茁壮,成为有用的人,那我这园丁就更有成就感了,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我人生的信念。

能有机会重返校园过朝有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日子过得更充实的,对社会群体更有归属感与使命感。我很珍惜学校给我的厚爱,使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利用的价值,因此更要发挥乐业敬业的精神,并且乐此不疲。

由于自己是空巢老人,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次女儿提起我当代课老师的事,她以为我钱不够用,我也坦诚告诉他,我愿意奉献教育工作,是终生兴趣的体现,这与我一向爱好阅读书报一样,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今不受屋贷债务束缚,每个月的退休金足够我俩过写意的日子。

由于身体还健康,教一、二年级体育体操时,我也能追、赶、跑、跳;一些低年级的孩子身体太胖,一些动作作不来,我还能亲自示范。这不是逞强不认老,平时坚持键身运动,体质无形中起了作用。我有能力自己驾车上班工作,孩子更以我为荣,他们可以在职场上拼搏,对我了无牵挂,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回想1997到2002年间,我在市区女校当学生事务主管,学生千三左右,如今在全校三十二个学生的微型华校教书,回想起十多年前一班四十多名学生到每班六、七个学生,甚至一班一个,百年树人的教育原理还是一样,日常教学工作、备课、教案、记录,繁杂、琐碎的事务等丝毫不马虎,这不就是“有教无类”作育英才吗?

今年八月,我又到郊外新华学校去当代课老师。这所社备齐全的微型华校(SKM),董家协齐心合力,当地人情味浓烈不逊于家长馈赠的榴莲。我前后两年的教书生活,给我增添了不少温馨的回忆。

于美人说“人生没有用不到的经验”,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肯学习的人才会不断努力获得知识,尤其在这信息一日千里的时代,这些新事物足以将我们的眼光带到一个无可限量的境界,更何况终生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锻炼的人,大脑不易退化,无形间获得延年益寿,对人生更有满足感,成就感,何乐不为呢?

俗语说“男怕如错行,女怕嫁错郎”,屈指算来,无厌无悔,我已教了46年的书了,每每被生活欺负时免不了发出怨言,心绪紊乱还能想莫忘初衷,记取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队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名言就是我心灵灰暗时的一盏明灯,迎领我勇敢向前迈进!

退而不休的子

身为华校老师,退休后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在2002年我延长一年到56岁退休时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退休金千多块钱,要扣还房贷,两个女儿大学还没毕业,单靠一份微薄的薪水要养老婆,还有幺女刚上中学,这种捉襟见肘的窘境就像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人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能在崭新的职场做什么呢?当社团或俱乐部的座办,在家开个补习班,最后的选择就是重作冯妇——到中学当母语班老师。为了养家活口,其实退休前开始彷徨,我什么行业都有想过,再也不敢想起年轻时曾有过的梦想,那就是自己兴致勃勃的煮字疗饥这种神圣的行业。

就在我诚惶诚恐的当儿,退休之前一年我申请当合约老师获得当局批准了,这正符合“皇天不负有心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两句老话。

就这样我连续四年当华小合约老师,所谓“驾轻车就熟道”,一幌四年过去了,庆幸我还在人间,天天依然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除了偶尔出国旅行,大多数的日子在家不是看报就是阅读,再不然就是与互联网共舞,在虚拟的空间听歌看戏玩游戏,甚至敲敲打打键盘,将自己的感受倾吐在部落格里。

退休后,属于自己分配的时间太多了,有时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打发才好,总觉得长期太闲空了,躺着看书时间的确太长也不好,于是才想到到户外活动筋骨,每天早晚两趟倍老婆遛狗、散步、跑步或踩脚车。左邻右舍都很羡慕我这种写意轻松的日子。

我原本以为当了四年合约老师后,就可以与杏坛断绝来往了,怎知造物者虽然闭上你的门,但是还会另外打造一窗口,让你有出路,这不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吗?就在我已步入年老花甲之时,常有电话请我帮忙当代课老师,因为有女老师请产假。就这样从两个星期代课到一个月,再从两个月代课到三个月;从市区转到郊外去服务,又从郊外到新村去服务。这证明我与华校藕断丝连。华校要生存就需要老师,老师要生生不息,华文教育才能不断发展,华裔文化的根才得于传承。

虽然我退休十一年了,可是有需要我奉献的地方,我能力所及,必定乐业敬业以完成任务,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不也是终身学习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