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小学历史课程


教育部有意从明年起在小学一年级推行历史这一科目。真如星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的政策朝令夕改,使教学双方一时难于适应,恐怕会引起各方的反应。

其实,早在1982时,新的教育综合课程实施之前,华小除了三种语文之外,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公民、卫生等都以华文为媒介语教学。史地科从四年级开始传授知识,课程由本国,接着东南亚等邻国,六年级史地知识才扩展到四大文明古国与世界接轨,由浅到深,由近到远,通过历史的援引发挥,实践国初期三大民族争取治国的理念,循序渐近,向小学生引导并灌输各阶段的知识,可以逐渐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培养爱国意识情操,期待构建一个真多元种族、多元语言文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和谐社会。

近年来,家长们都不满孩子的书包太沉重,最新的课程纲要与课程比当初实行时,虽然少了人文与环境,保留道德教育,却增加了科学,公民,公路安全,再加上历史,科目更繁杂,课程内容重叠,例如交通课题,华语课已教了,道德教育也有教到,公民也涉及,再加上英语、国语,这种叠床架屋式的,学生早就听腻了,引起动机恐怕也没有效应了。学生不兴趣,教学效果必然不彰。

教育部难道只听前任首相的看法,就贸贸然兴起在2010起在小一年级教授历史知识,教学的目标难道为了培养爱国意识,还是有其他目的,现在言之过早。只是不应该加重学生的负担,因为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国语课文中早已增添了我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奋斗经历与他们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了。为了讨好政治人物而增加科目,这终究不是在小一增加历史的时机,因为六年前实行英语教数理的难题甚嚣尘上,当局模糊焦点,转移视线,还是观望,伺机反扑,相信不久的将来,疑团就会浮出水面。让大家客观拭目以待。

历史家与历史课编写者的观点很难一致,就像当年大学必修的种族关系法一样,争论了好一阵就消声匿迹。有鉴于此,教育部在实施新课程内容时,开诚布公,让各学术界,史学界,包括家长们深切了解在一年级就迫不及待增添新课程的意义,不要企图为了执政党或当权的政治人物的隐议程不惜歪曲史实,甚至纂改历史,例如:日本血淋淋的侵华史可以改为进住中华,甲必丹叶亚来的开埠功绩可以被淡化,还有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历史人物陈平,本国历史如何客观看待他的功过?马六甲历史博物院的明朝使臣竟然仿效清朝汉官绑起辫子来,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有关当局可以混淆事实,简直贻笑大方。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正是以史为镜的最佳借鉴,如果教育部迫不及待,真的从明年起小一开始教历史,那么历史课程应该建立在打造团结国民的关系,以维持多元国民和谐共处的目标为基础。唯有如此突破单元种族的政治思维才能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

没有评论: